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买的资料有:肖秀荣系列全套,包括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真题、核心考点、时政、4套卷、8套卷等;风中劲草等。我有个毛病,喜欢狂买书,买了又不用,造成了浪费。实际上用到了只有精讲精练、1000题、核心考点、4套卷、8套卷、蒋中挺5套卷,其余的基本没碰过。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买太多书,买最需要的就可以。因为我是高中文科生,自认为政治基础还行,尤其哲学部分,记忆占少数,理解为多,所以我第二遍花了一个星期把哲学之外的几部分错题看了下,对知识点大概有了个了解。后来4套卷出来,就快速的把4套卷做完了,开始看错题,每天早上花一点时间早读4套卷后面的习题详解部分。同样,8套卷也是这样的方法。这个过程中以肖秀荣的核心考点为参考,遇到不懂的不理解知识点,就会回归到知识点本身,理解一下,或者找特殊方法,自己再加强记忆一遍。肖秀荣核心考点和风中劲草功能差不多,都是知识点简化,11月份大概早读读了一遍。整个12月份开始背诵4套卷大题部分,当时真的快吐血。12月份,整个图书馆到处都是考研背政治专业课的人,我就一个人跑到图书馆5楼角落背政治,有时背不下来,气的把书扔掉或者把卷子使劲蹂躏,然后捡起来继续背,后期效率较低,考前4天,才把4套卷背完,一直到考场,第二遍只背到了第二套卷。到了考场,心态非常好,对自己的要求是写满就好。选择题凭着感觉做。我每一道题,都有分小点,一整套卷子做下来,觉得非常顺手,再加上考研公共课纸张挺好,我字也写的挺好挺满意,做完之后,个人非常喜欢我的政治答题卷,简直不想交上去,想直接占为己有了。
考研英语方面:
十二月份到来时,我基本上不再频繁地练习英语题目,而是专注于回顾那些我还感到生疏的知识点。每天早晨,我会朗读填空、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同时通过视译来检验自己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考试前一天。此外,从十二月开始,我着手整理不同类型的小作文和大作文模板。我想强调的是,市面上的作文书虽多,但有些模板过于复杂,实际操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错误。因此,我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易于记忆和仿写的模板才是最佳选择。在12月11日和15日下午,我分别进行了自我模拟考试,使用的是未做过的历年真题,目的是体验考场氛围和测试解题速度,让自己适应连续完成整套试卷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我反复研读过去的真题,不断地复习和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日语的复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词汇积累和语法理解。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每天我会设定一定的单词记忆量,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背诵,并尝试在句子中使用来加深记忆。我会定期回顾,防止遗忘。对语法,除了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规则,我还凭做各种类型的练习题来提高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部分,需大量的阅读练习,提升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日语专业基础则更注重深度和广度。这包括日本文化、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会选一些经典的日本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其主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这对我在答题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还会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以拓宽视野。对日本历史文化,我会凭阅读教材、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行学习,尽量自己在答题时能有更全面的视角。
在学习方法上,我倡导的是“学以致用”。我会尽可能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比如参加日语角,或者尝试写作短文、翻译等。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我非常重视自我反馈,每次做完练习或模拟试题后,都会仔细分析错误,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改正。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会凭运动、音乐等方式放松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每一个努力都不会被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