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15年红宝书发行后才启动政治复习,时间有限,复习力度随着记忆任务的加重而逐步增强。主要参考资料为1000题配合红宝书,预测卷选择了肖4和蒋5,虽然也购买了风中劲草,但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充分利用。这里有个真心建议:千万不要完全依赖最后的预测卷!尽管肖4、蒋5等备受推崇,做题和背诵固然重要,但理解和消化知识点才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一的时候学的高数就是用的自己学校出的,虽然不是很权威但也基本没有错误,用起来感觉比同济的舒服,毕竟自己以前用过,轻车熟路。我复习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先看书后做题,包括政治也是这样,习惯而已。当高数上下册看完后就开始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的前半部分还是基础知识总结,顺着复习,相当于二遍吧,那段时间都是做复习指南,好像做完花了好长时间。做完以后就又复习了一遍课本,整理一下脉络。然后拿真题试试火,我数学一般都是上午学,因为考研数学是上午考,我抽出上午两个小时做一套真题,找张A4纸把答案写纸上,因为我不爱在书上画,做完后对答案,把自己错的在答案的题号上画记号。别在真题上画,那样下次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的。因为你考研做题时也是不经意间的错误。其实这些细节无关重要,只是考研时有些神经质了都,细节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一套真题做完,对一下答案,再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一上午也就没了。第一次做真题时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得不到高分,一是因为真题很多题在复习指南中都见过了,对于现在的你已经不是新题目了。二是因为你的状态很放松。做了10年的真题以后我就又开始下一轮的复习,又把教材看了一遍,陈文灯的书翻一遍,这次就比第一次简略了点,毕竟有些你已经很熟了。做题时不会的知识点就喜欢翻书,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看一遍。有的时候题目很简单,老师一提点你就懂了,而且记忆深刻。我觉得比看答案好的多。因为考研志在必得,所以我不给自己任何偷懒的机会。最后冲刺的时候基本看不进去了,就拿老师给总结冲刺资料翻翻,不想做,只看他划重点的题,嘿嘿。
考研英语方面:
强调下作文,作文30分,有大小之分。在这里说说作文模板一事,个人认为背模板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只是针对自己写的远不如模板套出来的同学。如果你出口成章,下笔有神,模板当然只是个废物。个人愚见,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背模板的,先背背模板,积累一些好的词汇,好的句子,好的表达,最后自己多写写,最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把模板适当改改,比如替换替换单词,糅合几个句子。这样你的作文即便不能出彩,但也能保证不拖后腿。总而言之,尽用模板,不如不用,别太依赖模板,要灵活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它研究的是结构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应力、稳定性和动力响应等问题。在我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例如,结构的静定性、超静定性、力法、位移法、影响线的概念等,这些都是结构力学的基石,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掌握计算方法是关键。结构力学中的杆件理论、梁的内力分析、平面刚架和桁架的分析是我重点关注的部分。尤其是弯矩分配法、能量方法如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这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非常实用。不要忽视了动力学部分,比如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随机振动的理论,这些在实际工程中也常有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大量的实例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福州大学的试题通常既有深度也有广度,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定期做一些历年的真题,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
团队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方式。我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这种互动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也能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见解。
保持好的心态是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关键。结构力学的学习需时间和耐心,遇到困难时,要自己有能力克服,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