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学工艺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这是一门我一直感到困惑的科目,尽管许多人认为它相当基础,但我清楚需要投入时间来攻克。自从拿到考试范围后,我就为自己制定了规划,因为在主观题目上,大多数人都能答得还算可以,我认为唯一能区分高下的就是选择题。于是,我决定每天中午抽出时间研读政治。这算是提前努力的一种方式吧。九月至十月初,我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涵盖了整个知识框架和关键点,也仔细研究了考试大纲,即便内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坚持反复阅读,因为一次浏览往往无法产生显著效果。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精做练习题并细致研读大纲。经过这两轮学习,期望能有所提升,即使记不住所有细节,至少要掌握每个主题的大致内容。这个阶段,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每次都超出,原因是自己对政治缺乏敏感度)。进入十二月中旬至下旬,大量背诵政治知识变得至关重要,有时会背到反胃,后来发现论坛上的同学们也有同感,这才稍感安慰。这是一个逐渐筛选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前进,更需坚持不懈。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是掐着表做真题,这里切记要把每一题的答案亲手算出来,每一题都要搞懂。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说只要把真题做十遍就可以拿个120分以上。这个可能有点夸张,但是真题的作用不能忽视。我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一套真题需要两个半钟头左右,第二遍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半钟头了。另外是合工大的最后五套题,做这个主要是为了训练计算能力,保持做题的感觉。到了考前一两天,主要是看看错题集。
考研英语方面:
目前,应该保留最近两年的两套英语真题以供最后的考前模拟演练。英语备考是个持久的过程,因此请各位保持冷静和毅力。建议每日至少投入两个小时来学习英语。关键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练习,而非单纯记忆词汇。我之前就强调过,背单词不适合一次性花费大量时间,而应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早晚餐前后各抽出十分钟来诵记,这样每日总计一小时的复习量就足够了。当前阶段,新题型和写作应成为重心,同时,确保每天都至少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并仔细研究原文。对于写作,现在是时候开始构建个人的模板了。别忘了检查知识盲点,即使这些知识点可能很零散。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涵盖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首要任务。例如,流体静压强的概念、牛顿黏性定律的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运用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对热力学部分,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至关重要。你需知道如何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如何利用熵增原理判断反应自发性,以及如何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预测平衡状态。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多做思考和练习。
传质与分离过程则是化工原理的另一大核心。理解扩散、对流、吸附、蒸馏、萃取等基本原理,并能够设计或分析相关设备的工作过程,如精馏塔、吸收器等,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抽象,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
学习化工原理,除了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题,尤其是综合性题目,锻炼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亲手绘制流程图,模拟实验操作,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我强烈推荐使用教材配合课后习题进行学习,比如《化工原理》(上、下册)由大连理工大学编著,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且实例丰富。网络资源也很丰富,如MIT开放课程、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都作为补充学习材料。
团队学习也是我推荐的一种方式。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既可巩固知识,也能提高表达能力,增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