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看书时,区分哪些一般考选择题、哪些一般考主观题很重要,这样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一是总结历年真题,把以前考过主观题的知识点在书上标记出来,并记录考过的年份和次数;二是很多基础性的政治辅导书中都有说明。第一遍看书时主要是为了熟悉考试内容,把握重点,记忆倒是在其次。从第二遍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记忆了,要边看边思考,否则只能走马观花、事倍功半。基础扎实了,再背诵起来也容易。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期间,我曾陷入一种误解,认为要取得高分,就得把一套综合复习资料翻来覆去地读很多次(通常建议至少四遍)。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全面。诚然,复习材料的确需要深入研读,但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从中掌握各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阅读次数以期待高分。这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但并不保证一定能获得高分,这一点我想特别指出。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分数占比最高的是阅读。把恋恋有词背两三遍,然后着手做真题,英语一用张剑黄皮书。刚开始做英语的阅读一定要做好被打击的准备,我做的第一篇英语的阅读,一共五个,错了四个,你会发现就算把“恋恋有词”的单词背过之后,真题中还是有许多不会的单词,你要做的就是把没见过的单词全部摘出来。在一个本子上写清楚词性、意思,尤其是不能记他的最常用意思,有时候考研单词就是考这个单词的最偏僻的意思。注意做题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做或者把答案写在本子上而不要直接在题上做,因为考研真题一般都要做两到三遍,英语的所有真题我都做过,一共20年的,一定要反复研究,达到他的最大价值。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二”主要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侧重于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如消费者如何选,企业如何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等。这两部分都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解力。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模型是关键。理解价格是如何凭市场机制决定的,以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博弈论的部分也常常出现在题目中,尤其是纳什均衡的理解和应用。
至于宏观经济学,GDP的计算方式、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都是核心内容。要特别注意宏观经济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利率、产出和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也需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结束后,都尝试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将关键概念和关系理清。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凭实践来检验理解,找出知识盲点。再者,定期复习,避免遗忘。寻找一些优秀的经济学公众号或网站,阅读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研究,这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害怕,与同学讨论,或者教老师。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迎刃解了。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毕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必过于焦虑每一次的小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