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十月份开始每天晚上看一部分,大概二十多天看完了大纲第一遍,然后就在每天晚上做肖秀荣的1000题,做错的题在大纲中找到出处,这么做完一遍也就十二月份了,对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用了一周时间看了一遍之后,就开始读第二遍,基本上也就是一周左右读一遍,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关于背诵的事情,我一直很抵触背诵,后来发现其实看书就像这句话说的那样,看书学习其实就是从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不知道,到你知道你知道,再到你不知道你知道的过程,虽然我是学理科的,但我认为文科的学习方法不应该是背,而应该是多看,没看一遍就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更深入的理解都更帮助了自己对内容的记忆,这才是所要达到的目的。我的政治复习就是读,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再看点选择题,进了一月份就只剩两周时间了,买了20天20题结合核心考点有选择性的背了一遍,记住的都是大概和理解,就这样参加了考试,考试那天因为没把握好时间,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二问都没有做,考完都要崩溃了,觉得自己不争气连题都没写完,然后因为重要的还在后面才调整心态,哎,现在想想真的太不容易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中旬直至六月下旬,也就是暑假前夕,要研读完整的数学教材,如选用张宇或李正元的版本,同时深入学习李永乐的线性代数教程。确保全面覆盖,不可忽略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这期间,建议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不必苛求尽善尽美,初步成型即可,后续在冲刺阶段再逐步完善,这样能更精准地针对薄弱点。十月初至十一月初,进行第三次通读全书,并重温所有笔记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我学英语的方式有点特别,不太热衷于背诵单词书籍,无论是厚重的还是薄薄的,我都未曾尝试并记住其中内容。我会用一个考研单词APP,学习间隙玩一会儿手机,以此慰藉自己仍在学习中...说真的,我觉得这种方式效率可能更高。我认为提升英语水平的关键在于阅读,尤其是研读真题,可惜我还没能完成所有真题,其实应该多刷个两三遍。在复习阶段做真题时,我建议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限制进行,我喜欢一次性做完一套,这样能较准确地评估自己的阅读得分能力。接着,我会深入剖析答错的部分,思考为何出错,我在选择时出现了哪些思维误区。如果有些题目实在无法理解,那就别太纠结,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和习惯都有所差异,不然只会让自己焦虑不已。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热量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这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三大块。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灵活运用。
在热传导部分,理解傅里叶定律,掌握一维稳态和非稳态热传导的计算方法是关键。对多层壁结构的热阻分析,需熟练运用叠加原理。了解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如金属、非金属、液体和气体等,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对流换热是考试的重点,要理解并掌握尼古拉-兹维基公式,学会凭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对流换热系数。外部强制对流和内部自然对流的处理方式也需熟记于心。
辐射换热相对较难,黑体、灰体的概念以及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是基础。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用于计算黑体辐射功率,普朗克辐射定律则解释了不同波长下辐射能量分布的规律。理解并能计算辐射网络,是这部分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以理解为主,死记硬背只会事倍功半。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思考空调如何调节室内温度,或者冰箱为何能在低温环境下保持内部冷却等。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还能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
,我推荐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绘制热力图来帮助理解热量流动,或者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动态演示。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加深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