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个人的复习方面,前期买了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个人感觉一般,有些知识点太偏,总的说还是值得购买使用的。我的使用方法是先背完一节的知识点,然后再做相应篇章的单选题,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有些遗漏啊或者记忆有误的知识点经过单选题后应该掌握的差不多,然后再做多选题,进一步巩固。还是标上每一节的正确率。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基础薄弱,一些基础知识都已遗忘,我通读了一遍教材,但感觉收效甚微。我发现一本辅助教材对题型和解题策略的归纳十分精辟,因此在看完教材后,我便开始逐页攻克这本书。初次尝试进展缓慢,直至六月我才完成第一轮。暑期成为关键时期,我开始了真题训练,这时才深切体会到之前学习的方法多么实用!数学真题变得不再那么棘手。十月份,我开始第二轮真题,梳理历史考点,强化学习,稳固知识。接着,我进入了模拟考试阶段,不再查阅任何参考资料,设定时间限制,如同真正考试般对待,以此来填补漏洞并巩固优势。数学是胜负的关键,每天都要练习,直至考研的前一天!
考研英语方面:
过去的试题集:对于英语来说,重温历史考题至关重要。我亲自研习了1998年至2019年间的所有英语试题,且每一套都重复做过两次。专注于阅读理解部分,每一篇文章都需要深入理解,反复诵读,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句子和词汇、短语,这些都是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张剑的那本黄皮书对历年真题有着详尽的解析,包含了难句分析和词汇注释,而且它提供的阅读理解解题策略十分明确。我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用来摘录我不熟悉的词汇、重要知识点,还有那些棘手的阅读理解题目,每天早晨都会朗读一次。固然,很多辅导机构也会提供此类资料,但我坚信亲手整理的内容更能加深记忆,助于彻底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涉及到系统分析、设计及优化等多个领域,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初期,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稳定性、反馈、传递函数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我建议大家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配合课后习题进行深入理解。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和根轨迹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帮助直观地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练习,以培养敏锐的直觉和准确的计算能力。频率响应法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对掌握系统性能极为关键。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PID控制是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方法。不仅要熟练掌握其设计步骤,还需理解其参数整定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按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以优化系统性能。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也是考察的重点,这部分需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功底。
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做真题和模拟题是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每次做题都要尽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限时完成,做完后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团队学习和个人思考同样重要。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巩固知识,也能提高表达和解释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是深化理解的关键,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或者查阅相关文献,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