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建议是不要死记硬背,也别依赖神马押题书。如果你是理科生,政治一定要早看,千万别等九月红宝书出了在看,文科生的话等红宝书出了也不迟。感觉答题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需要你原封不动的被原话的地方,把概念的用词说对,用语规范一些就可以了,背原文太浪费时间了。另外也别依赖所谓的押题书。的确,这些押题书确实会押中一些,但是你要知道,依赖押题可能让你上线,但在竞争中一定会成为你的拉分科目,毕竟如果要冲击名校仅上线是没用的。在考场上,前面的单选题根本不成问题,都非常有把握,之后的主观题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前面答的太全,每张纸都是满满的,最后一道大题没有了时间,在最后10分钟内匆匆写完。大题一定要分条,尽量多,只要有关系的都写上,字体要清楚。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方面,11月初之前基本上把英语的真题做了一遍。到初试前,一直是在反复做英语的真题,一共做了2遍左右。因为我完形填空比较差,所以在进入12月份之后,又突击多做了一些题。关于英语我必须啰嗦几点,首先大家要分清主次,阅读是重点,完形则不用投入太多。然后考前的话最好有完整的几次模考。(我就是没有模考,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三个翻译空着,两个阅读猜的)作文的话最好还是准备一下,我作文是没有准备模版,也没背作文,导致考场上完全写不出来东西。英语每天不用花太长时间,最多别超过三小时,但每天都要看,保持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经济学一通常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等。你需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因它们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石。我建议使用主流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结合课后习题反复练习,确保对每个概念都能融会贯通。
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经济学是一门量化学科,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学都是必要的工具。比如,边际分析、最大化问题、方程求解等,都会频繁出现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强化数学能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理论。
再者,案例分析不可忽视。经济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它用于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我经常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财经媒体,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新闻中的经济事件,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模拟测试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我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将一周所学整理成笔记,并定期做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理解程度。这种自我评估的过程帮助我发现弱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遇到难题或瓶颈时,不要焦虑,是要耐心寻找解答,或者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坚持就是胜利,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向目标迈进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