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上我买的资料书其实挺多的:政治考研大纲、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预测8套卷、肖秀荣冲刺4套卷、最后冲刺5套卷。我的政治没有背过,就做了两遍的肖秀荣1000题,做完之后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能掌握呢,政治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得低分很难,得高分也很难。选择题,多下点功夫,应该没问题。五个大题,把字写好点,把篇幅写满,紧扣材料。肖秀荣《1000题》 刷两遍即可。我第一遍是看完一章精讲精炼在做选择题,然后第二遍刷题的时候,错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就在精讲精炼上标记,后期复习的时候只看标记的内容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基石在于词汇,因此熟悉词汇将使英语学习变得更为简单。有了六级英语的基础,英语学习会显得较为轻松。切记,词汇积累与阅读理解应齐头并进,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词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它们。那时我遵循老师的建议,每月完成一份英语试卷,逐一牢记每一个单词,深入理解每一道题目。特别地,一些单词可能会在问题部分即题干中出现,这些词往往关乎态度或判断,极其关键。阅读文章时,若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尚可依据语境猜测含义,但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果不明其意或情感色彩,基本只能依赖直觉。所以这类词汇需要额外留意。有人提议后期专门整理题干中的词汇,这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法规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教育学原理需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以及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中外教育史则要求对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有深入的认识;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教育法规则是了解我国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
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凭构建思维导图或者大纲,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教育学原理时,围绕"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教育?如何进行教育?"这三个核心问题来搭建框架。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凭做题,检验自有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能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技巧。特别是对论述题,要训练自己用学术语言准确、条理地表达观点。
再者,阅读原著和研究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不仅帮助深化理论理解,还能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趋势。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都是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
实践应用同样重要。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思考如何解决教育问题,这将使学习更加生动且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