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光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早上一个半小时看政治。看一章大纲,做一章肖1000别把答案写上去,因为你还要做第二遍呢。第一遍看完已经到十月份了,然后继续第二遍,不要担心自己记不住,因为很少有人能记住。直到考试,大纲也就看了2遍,肖1000做了3遍,最后12月份的时候把错题看了一遍。风中劲草配套的题,第一年也买了,做了做感觉不怎么样,其实肖1000虽然简单,但毕竟都是基础的东西。只要基础的你都掌握了70分应该没问题。12月份最后几套卷就会出来,这个就不用说了,一定要做而且要背。前面的复习是为了客观题,不要担心主观题不会做,最后只要把20天20题,肖4,任4,蒋5……什么的挑2套背一下,应该没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3月开始看课本的,只是大概过了一下,之后就没碰过,大概到5月份开始看的数学全书,刚开始觉得看完课本有一定基础了,而且本科数学也不错,觉得全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一接触才发现很难啃,一章节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刚开始是一题一题盖住答案做的,有些没有思路,有些做错了,所以挺受打击的,以至于到后来看到不会的就看答案,之后改掉了,大概六月份底认真做了一遍,但是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就这样到了七月中下旬,暑假期间留校复习,又刷了一遍复习全书,这一次对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每条题目考的什么。第二遍刷全书的时候做了660题,虽然都是选择填空,但有些计算量比得上大题目,很有参考价值。660题刚开始错了好多,而且做到后面会发现有很多点重复考。到8月底做完了一遍660。9月份开学就没有去上课,开始刷第三遍全书,第二遍660,之后再做历年真题,从前往后做,留两年最后练手计时。做题目不要在意分数,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到了10月中旬,已经做完了10几份真题了,这时候买了市面上流行的张宇的模拟题,汤家凤的,李永乐的,反正能买的都买了。刷完一半就到了11月中旬,这时候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同时准备错题本,将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十二月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但是真的四套卷太难了,一提笔就不会,最后默默放弃,主要做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最后两天拿出少两年的真题练手。总而言之,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胜负,我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框架,涵盖了词汇、复杂句子解析及阅读策略等各个方面。然而,关键是亲自实践,必须动手完成每一篇阅读理解。我建议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涵盖从05年至20年的题目,早期的题型可能略有不同。我的训练方法是定时完成一至两篇文章,每天都深度剖析一篇(保留最近一年的试题作为最终模拟)。我会在笔记本上摘录那些令我困惑的语句,细致翻译,并记录下这篇文中的新词汇。务必保持记笔记的习惯,这将成为你的个性化复习资料。记住,掌握单词并不等同于能做好阅读,因为阅读理解的挑战在于题目的设计。虽然阅读本身并非高不可攀,但它确实需要应对复杂的解题技巧。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其基础理论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波函数的概念,它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关键。薛定谔方程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它揭示了系统随时间演变的规律。对这两个核心概念,不仅要能熟练运算,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
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两种表述方式,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等价。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特别地,理解不确定性原理,这是量子世界的一大特征,也是海森堡贡献的重要理论。
再者,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和测量问题是考试的热点。态叠加原理说明了量子系统在未被测量前可能处于多个状态的叠加,测量则会造成系统的坍缩到某一特定状态。这需你理解并能应用到诸如粒子在双缝实验等问题中。
原子结构和分子键合的部分也常出现在试题中。你需了解氢原子的量子化模型,以及多电子原子的简化处理方法。对分子,要理解分子轨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用这些轨道来解释化学键的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大量的习题练习,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题技巧。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知识点系统化,这对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
推荐大家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位导师进行辅导。有时候,他人的视角可能会帮助你解开困扰已久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