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专攻文科,记忆力不错。9月起,我开始根据发布的政治大纲学习,主要参考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配合1000题来练习。那时,我也购入了政治红宝书及其配套习题,每天坚持完成一至两章,大约到10月底时完成了第一轮复习,这期间可以慢慢来,仔细研读每个细节。进入11月,我开始诵读风中劲草,由于对政治理论兴趣一般,进度较为缓慢,又花了约一个月时间,同时穿插做了历年真题。此时,肖秀荣的8套卷也出版了,我侧重做了选择题,浏览了一下哲学部分的简答题。12月,我集中精力做了4套卷,但发现选择题得分偏低,我觉得肖四的选择题难度颇高,不过我那时的目标仅是达到及格线。此外,我还尝试了蒋中挺的5套卷。距离考研两周时,我的策略就是一个:背书!全力记忆肖四和蒋五的简答题内容。政治考试结束后,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写了那么多,时间绰绰有余,我几乎连续写了两个半小时。记得把握好考试时间,不必急于提前完成。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重新研读了三本书,并于十月开始接触真题,通常每隔三四天就会完成一套,随后深入剖析每一道题目。在闲暇时刻,我会持续翻阅这三本书和660题(它们百读不厌,到最后阶段我专注于攻克错题)。对于高数部分,推荐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助参考(如果不需要,也可忽略张宇)。线代部分,非李永乐莫属,他的教学无人能敌。阅读教科书旨在掌握基础知识,但数学考试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善用数学教材,精确聚焦,即便时间有限,也能有望取得满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度适宜,题型归纳精炼,题量适中,我认为至少应重复练习三次以上。后期则可购买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虽然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真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整理了所有公式,在考前两周每天都背诵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九月—考试前:每天背半小时单词,尽量坚持,作文开始构思自己的模板,,对平时遇到的比较好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短语及时记录背诵,大概一周至少写小作文+大作文各一篇,可以找老师修改,尽量要坚持写,等到上了考场,你会感谢自己的坚持。阅读的话就是做真题,第一遍一定要卡着时间来,尽量不超过15分钟,因为考研英语时间很紧,一篇阅读留给自己的时间就是12—15分钟。真题第二遍的时候一定要精读,而且试着翻译全文,这样的话对后面做翻译会有帮助,而且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英语的真题绝对就是教材,一定要重视。完型的话好像不需要太花时间,做做真题,找找感觉;翻译的话,耗时而且得分低,但想拿高分的孩子也要花一番功夫;新题型的话分为几类,这个建议可以找找模拟题做,因为真题有限,但还是有套路的,而且这个题说实话有点靠运气。总结起来,阅读和作文就占了70分,绝对是重点,阅读有套路,比如同义词替换就是最为常见的,这个大家以后会慢慢接触;作文的话就是自己要形成一个万能模板,而且平时要多收集一些好的可以摘抄的句子和案例,比如海伦凯勒、贝多芬、方仲永这些老套的和互联网、马云等等一些比较新颖的例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将化学原理应用于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环境污染的形成、转化和消除机制。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核心概念至关重要:
1. 环境污染物:理解各类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如重金属、有机物、酸雨等。要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包括迁移、扩散、富集和降解过程。
2. 化学反应动力学:这是分析污染过程的关键。你需深入理解反应速率、半衰期、活化能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环境系统中化学反应的过程。
3. 水体和大气化学:这两部分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体化学,要掌握溶解氧、pH值、离子平衡等;对大气化学,重点关注氧化还原反应、气溶胶化学等。
4. 土壤和地下水化学:这部分主要涉及土壤的吸附-脱附作用、离子交换以及地下水的污染过程。理解和应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5. 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了解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以及他们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6. 环境毒理学基础:虽然不是直接的化学内容,但理解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有助于你全面理解环境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
1. 理论结合实践:理论学习的,尝试分析实际环境问题,这样加深理解。
2. 重视实验:实验操作能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凭动手做,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 多做题:凭大量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考文献阅读:查阅相关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