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个人认为政治真题的价值不如英语真题,每年的时事不一样,没必要去研究历年真题。但可以买一套题回来对着答案总结一下材料题的答题思路、模版。我认为,政治的开始时间不宜过早。九月份即可,大纲对我来说太广了,我的方法是,我先大概做了做近几年真题选择题,了解出题大概方向。然后结合1000题,一单元一单元地扫,做一个章节的题,根据答案解析,去查肖秀荣精讲精练,找到相关知识点,容易理解的看一遍,不易理解的或者重点难点我都是问的老师,让老师给讲解,然后我把笔记单独记在一个小册子上,可以随身带着看看那种,早上拿出半个小时朗读记忆,每天看慢慢的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少。做完1000题,一定要回头看错题,错题多看几遍。有余力再做1500题等。在后期,最!重!要!的!肖四!肖四每个题,尤其大题背!背!背!使劲儿背。有余力一起背肖八,肖八肖四有不少重合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我觉得自己的复习还算扎实,但在策略安排上有所欠缺。我在七月份启动了英语复习,同时开始了整体的备考工作。其实,你们可以在三、四月份就开始接触英语,每天投入两到三个小时。我使用了朱伟的《恋恋有词》来记忆单词,甚至有时会借助它来助眠,因此词汇量方面算是过关了。阅读部分是得分的关键,我跟随着王江涛老师的指导,而写作的核心就是一个字:背。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模板,而是要熟记各种主题的优秀范文,这些资料通常都会为你整理好。到了后期,我大、小作文分别背诵了十篇,做到烂熟于心,考试时只需替换文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为什么会成绩平平呢?原因在于我把重心放在了阅读和作文上,它们共占70分,我以为抓住这两部分就能保证不错的表现,但我错了。考试时,我优先完成了阅读和作文,结果只剩下了一个小时,面对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我只能匆忙应对,以至于完形填空最后15个空全填了C。这就是我的教训。所以说,在英语学习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应忽视,可以有所偏重,但绝不能彻底放弃,每一分都很重要,累积起来总分会很可观。因此,合理规划时间至关重要,多做模拟考试并严格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大致完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一门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考试。这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跨学科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教育学原理,理解并掌握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等基本理论至关重要。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如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中国教育史的学习,要深入理解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变迁及其社会背景。例如,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公立学校制度,从科举制到现代高考制度的演变,这些都是考察的重点。同样,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也应注重比较分析,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异同。
再者,教育心理学部分需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以及教学策略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都是常考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每学完一个主题或概念,都要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复述,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巩固。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参加学习小组,或者与导师、同学探讨问题,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激发新的思考。
还要强调一点,阅读权威文献和研究论文对深化理解、拓宽视野非常有帮助。凭阅读,你了解到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也找到答题时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