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我们考管理学的孩纸来说,专业课的背诵量特别大,所以会占用背政治的时间,我就是这样,时间紧张,所以当时选择了肖四套,放弃了高联讲义,结果讲义反而压中了题。当时在考场上直接欲哭无泪呀。所以一定不要偷懒,不要有侥幸心理。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在十一月前后,我会着手准备剩余的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和作文。至于完形填空,我选择不去特别针对它进行练习。大多数同学通常会在考试快结束时处理完形填空,大概需要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据我自我评估,无论是认真解答还是全凭猜测,得分大致在五到六分之间,真是让人惊讶!尽管完形填空让我屡次受挫,但我不能就此轻易放弃。即使没有专门训练,前期的基础学习也会影响到完形填空的分数判断。
新题型部分,我的目标是满分,因为它通常比阅读理解简单,丢分实在可惜。得分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和反复研习历年真题以掌握其规律。我认为这部分主要考察逻辑理解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通过代词、连词、同义替换、开头结尾句等线索辅助解题。
关于翻译,应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逐步训练,使用真题和外刊作为素材。作文占据了试卷中仅次于阅读理解的比重,我选择了蒋军虎编写的作文书籍,其中小作文的分类概括和大作文的框架构建,乃至每一段的具体内容都有详尽指导,非常适合应试。不过我没有机械地背诵模板,而是根据之前做真题时积累的精彩句子,创建了自己的个性化模板。这些句子涵盖了各种写作需求,如过渡语、原因表述、结果展示、总结归纳以及强调句式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教育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子领域的综合性科目。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构建一个宏观的教育理论框架,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过程。对教育学原理,要深入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的影响;课程与教学论则需关注教学设计和评价策略;教育心理学部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动机至关重要。不断阅读最新的教育研究论文,了解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这样提升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是“中外音乐史”。这门课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还要有欣赏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对中国音乐史,从古代的礼乐制度到近现代的音乐变革,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都要熟悉;对西方音乐史,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每种风格的演变和重要作曲家的作品都需掌握。我推荐凭听音乐来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听到巴赫的复调,贝多芬的交响乐,或是中国的古琴曲,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史的脉络。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的是“理解+记忆+应用”。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则是必要的,尤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需反复背诵和梳理;的应用,就是凭做题和模拟考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并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线上讨论组,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料,互相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