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与医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篇政治我感觉完全可以从选择题和大题两个角度去准备。第一,基本只准备选择题就可以,至于原因大家看完了大题的准备方法就明白了。建议政治5、6月份开始较好,我一直坚持认为各门课都开始复习的越早越好。可以培养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对考研政治有一点认识。然后开始大量做选择题,把肖秀荣1000题、蒋中挺的800题都做了,错题反映出的模糊的知识点记在旁边然后反复复习直到背过这个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基础基本就不错了。个人感觉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蒋中挺的真题预测百分百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基础阶段课后的题一定都要刷一刷,数学考纲一般不会怎么变,哪些知识点要看哪些不看请自行百度考纲。至于为什么要刷书上的课后题,是因为这些题虽然不难,但就和组装车间的小零件一样,如果你会了,之后再去做复习全书上的题,就和组装一个复杂的小机械一样,顺手就能用的上,数学反复考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所以这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再回看书本是一些重要的定理都会给出证明,书本是出发点,不要本末倒置。我复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做全书从来不翻课本,只总结题型,光做题,结果就是后面复习的时候在回去翻课本。强化阶段用的李王的全书,然后做了笔记。全书刷了三遍。注意总结错题,不会的后来一定要再做一遍。全书刷完之后做了660题。之后八月中旬开始做真题,每套真题开始掐表做,模拟考场时间,头一天做,第二天分析试卷改错,一开始错的多,后面慢慢的就少了,真题是有套路的,一定要好好研究。十一月的时候我真题已经过了两遍,回去又看了一遍全书,这时候模拟题大概也都出来了,我做的张宇八套卷,说实话八套卷出题偏,难,一度挫伤了我的信心,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八套卷的得分,考研不可能考这么难,权当练手。然后还有张宇四套卷,汤家凤的卷子。这些卷子做完之后都要做总结分析。不要想着你做多少题,而是做完每种题型你下次遇见之后都会,这样就达到目的了。考前十天,基本上不怎么做卷子了,分析错题,掌握错题,把近三年的真题拿出来在模拟了一次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这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背一两个万能模板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作文一定要练,我是到十月份后才开始练的,要写作文,首先是要模仿,而模仿的前提是背诵。160里的经典必备20篇还可以,有毅力的可以选择背一下,遇到好的句子要标出,背下来。这个没有捷径,必须要背。其实背到最后你会形成自己的模板,同时也要练习。刚开始可以一个星期写一篇,到后来熟练了就三天,到后期冲刺时,我基本是一天一篇。有时并不是全都写完整,而是把重要的思路写出来。而且不同的题材大家要懂得平衡,各个方面都要练习到。以上说的是大作文,小作文也是如此,不过小作文我更多的就是背诵。一共就那么几种,抛出已经考过的,其实没有几个。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海洋科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它包括了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多个子领域。对物理部分,理解海流的形成机制,如风生海流、地转流等,以及海洋环流模式至关重要。掌握海水的密度、温度和盐度对海流影响的原理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海洋化学方面,你需熟悉海洋的主要溶解物质,比如碳酸盐系统、海洋酸碱平衡、营养盐循环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的化学性质,这对理解和预测未来的海洋环境变化非常重要。
海洋生物学则涉及到各种海洋生物的生态角色,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至于海洋地质,理解海底地形的形成过程,如板块构造理论,以及沉积岩的形成和分布,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也是考试的常见考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策略。海洋科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理解背后的自然规律。阅读教材并配以相关的实验或模拟数据来加深理解是非常有效的。定期复习和做题,凭实践来巩固记忆,也是非常必要的。尝试寻找一些实际案例或者科研论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兴趣,也有助于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