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准备在10月1以后,用书是红宝书和肖1000题,感觉这两本搭配很好。红宝书很多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争取1个月搞定,还要结合着做肖1000. 前面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的题目我认为大家还是多做一些。因为单纯靠看书去理解那些观点、概念(太抽象)很有难度,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大家理解起来会轻松些。对于习题,我觉得在基础复习阶段没必要做“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这两部分在后面模拟题中会出现很多,内容涵盖了常考点。因此,“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的复习最划算的是放在做模拟题阶段。做了一定量得选择题后,大家就要把重心放在“时事政治”知识点的积累和练习论述题上了。到这个时候,学校书店会有很多有关“时事政治”的参考书,大家随便选一本应该对当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时事与政治”看完后离考试大概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急躁,大家需要做的是每天早上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背“考点识记”(或类似资料),坚持下去,争取把这类资料上指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过一遍、在脑海里留个印象,这样在做大题时才能靠边、踩点。说起大题,大家刚开始时肯定很担心,心理没谱!我当时就是这样,考前从来没有训练将五个大题做完过,做大题时一般只是写一下要点,而且写的那些要点中只有一两个和参考答案对的上。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抗过来了。实际考试时,我一个大题只写了一点点。对于考研,很大部分考的就是心态,要有必胜的信心!等大家做了一定量的哲学方面和“毛思和中特”方面的大题后,就要时时关注书店的模拟题了。我建议大家买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其中要重点看肖秀荣的四套题,特别是那上面的选择题,当然了,大题也很重要。若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下序列四上面的大题。模拟题过完后估计离考试只有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就要抢记一些知识点了,也就是狂背!到考前几天大家把以前背过的一些东西再看一下就行了。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还是要拿下的,我单词粗略的背了一下,后面就把它丢了,觉得背了就忘就直接去做真题了。但当我考研用模拟题来自我检验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把高频词汇掌握了,但是很多基本的词汇还没有搞明白。每年的英语考试都会出现新的没有考过的单词,如果只靠真题来背单词,难免后劲不足,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后来我对单词不敢马虎了,基本上从头到尾一直在背单词。阅读就不用多说了,就是一句话,多做,每天做几篇,保持语感,做完还要把它弄懂,知道错在那里。英语还让人头痛的一点莫过于作文了,我前期不知道如何下手,主要是背模板,把各种话题的作文读背一篇,写的时候就仿造那篇的脉络来写,能用的句子就用,慢慢的就能脱离模板自己写了。作文我大约是半个星期写一篇,不能懒。等越写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写作文会成为你的爱好。因为你肚子里的好句子太多了。那时候你的烦恼就是不知道该用哪个最好了。到那时候就是你整理自己模板的时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法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复习时,我强调了对基本法律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因这是构建整个法学体系的基础。我会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阅读教材,配合使用司法解释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我还特别注重历年真题的研究,凭做题来检验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从中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专业基础C”更偏向于国际法的内容,包括公法、私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这个部分需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我建议大家除了课本,还要广泛阅读国内外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的国际法动态,这样提升理论深度和敏锐度。对复杂的国际法规则,我会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帮助记忆。模拟法庭的实践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法学不是简单的背诵规则,是理解和应用。我习惯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这样既能增强兴趣,也能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定期的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做题、写作或者口头论述来检验学习成果。
至于复习进度,我主张均衡分配,避免临时抱佛脚。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量,持续稳定的学习状态比短期高强度的冲刺更为有效。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心态和毅力的考验。面对压力,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付出总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