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水利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起着手准备政治学习,同时兼顾课堂与精讲精炼的阅读,跟随指导标记关键点。听完课程后,我对标注的重点进行了回顾,并梳理出整体脉络。随后我开始做1000题,完成后购买了《风中劲草》,这是一本提炼出更精粹要点的书,虽小却涵盖了核心内容。我又将这本书熟读了一遍,并完成了过去十年真题的选择题。随后,肖四肖八相继发布,我便自我测试选择题并熟记大题。考试前夕,我重温了之前做错的选择题,强化了记忆中的大题,政治备考就这样结束了,虽然不是特别深入,但也足够应对考试了。对于马哲部分,我采取了一章知识配一章习题的方式,至少重复两次。我的复习顺序依次为马哲、史纲、毛中特、思修、时政。马哲相对较难,单纯靠死记硬背难以掌握,我不建议看视频课程,因为它们往往缺乏针对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看的复习全书,可以前期打基础用的,也可以后期巩固的,后期主要用《660题》,是对各个题型的归类总结,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但正是因为是分类整理的,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是哪类题型,所以会觉得这本书很简单,但是打乱了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本书值得刷多遍。当然里边有很多超出考试范围之内的题目,但是好处在于里边的很多难题可以发散你的数学思维,上考场之前可能会更有底气。基础不好的同学不要盲目做难题、做很多题,做五本不同的书不如一本书看五遍。暑假进入强化阶段过第二遍全书,并做分阶习题和大量的题目(可用660或1000题)(两本习题难度都不小,做好被虐的准备吧,不过如果真能吃透这本习题集,你将所向披靡..)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相对简单。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真题比较少,但还是要依靠英一的真题来撑起一片天呦。前11年拿来熟悉感觉,树立自信。我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正确率暴涨,越写越顺手,文章虽然还是不太懂,但是根据技巧也能选对。至于单词,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做真题的过程中就将生词划下来,做完开始查,把词性啊释义啊常用搭配啊直接标注在卷子上,然后我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用来抄真题里的这些生词,说白了就是腾一遍,但这遍不仅有单词,还有答案解析里给出的句型啊,语法常识啊之类。这是一项繁琐且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但是坚持下来很有成效。初期我一天用来做题加对改,一天用来总结,每天起码要花3个小时,后面加快速度就在一天内完成了。每天做真题前先回顾之前本上的知识点,这样日复一日,终会柳暗花明。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建筑历史的掌握至关重要。从古至今,建筑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演变史,也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的反映。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建筑风格,以及它们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现代建筑与建成环境的关系。
理论知识的积累不容忽视。包括建筑结构理论、环境心理学、城市设计原理等,这些都是构建你对建筑与建成环境理论框架的基础。你需理解建筑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凭设计优化环境质量。阅读经典教材,如《环境行为学》、《城市设计》等,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会加深理解。
再者,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你凭参观各类建筑,观察其设计特点,思考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或者尝试做些小型的设计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仅能提升空间感知力,也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最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趋势也很关键。例如,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前沿话题,都是考试的热点。定期阅读相关期刊、报告,参加学术讲座,你保持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
我要强调的是,好的笔记习惯和有效的复习策略是高分的关键。整理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定期回顾,都能帮助你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主线,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