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今年政治复习很晚,大概是在十月下旬,主观题就是把肖秀荣1000题做了两遍,肖8两遍,肖4任4一遍。主观题背肖四大题N遍和徐涛必背20题的必背得分语句,任4的大题用来补充看看。今年政治除了最后一题全球化的没准备充分,其它都在复习范围之内。 个人觉得考试大纲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红宝书内容太多,作用不大,我买了但是没怎么看。政治最后得分一般是选择分分数乘以2。很多人都说主观题最后突击背背就好,我认为这个还是要看个人,如果是高中是文科生,有一定基础,以前经常背书的话,这样也未尝不可。如果和我一样是理科生的话,个人建议早点准备比较好,在第一轮看资料书的时候可以适当留意下大题考点,到做肖1000题的时候可以浏览大题和答案,做肖8的时候熟读大题答案,肖4大题答案就一定要背熟了。我是那种背了就忘,忘了再背的类型,背答案时为了让自己记得牢一些,会提炼关键字背诵,并将重要内容进行默写。 政治是越到后期用时越多,建议早上晚上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默写,零碎时间也可以背下客观题知识要点,使记忆能够更加牢固。很多考生到了后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政治很多内容没背,大家不要有这种担心,政治不会成为考研成败的阻碍的。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客观题主观题预期得分多少,然后制定好计划和分配好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看的复习全书,可以前期打基础用的,也可以后期巩固的,后期主要用《660题》,是对各个题型的归类总结,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但正是因为是分类整理的,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是哪类题型,所以会觉得这本书很简单,但是打乱了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本书值得刷多遍。当然里边有很多超出考试范围之内的题目,但是好处在于里边的很多难题可以发散你的数学思维,上考场之前可能会更有底气。基础不好的同学不要盲目做难题、做很多题,做五本不同的书不如一本书看五遍。暑假进入强化阶段过第二遍全书,并做分阶习题和大量的题目(可用660或1000题)(两本习题难度都不小,做好被虐的准备吧,不过如果真能吃透这本习题集,你将所向披靡..)
考研英语方面:
抛开单词之外,思路是阅读拿高分的关键。大家每做完一套题,不要太在乎对错,做对的题也要仔细揣摩自己为什么能想到,是蒙的还是真的理解了;做错的题,要仔细分析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思路、题目的设计有什么不同,然后去仔细理解原文,做到每句话都能读懂,有些自己当初费了很大力气才弄明白的原文语句,就试着动手翻译,刚开始无论翻译的多烂也逼着自己完整的写下来,猜也要往纸上猜,这对练习翻译水平和阅读水平都很有帮助.参考书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好的参考书非常少,没有任何一个资料可以做到与真题水平相当。用书上,我只用了张剑的黄皮书,我觉得只做真题就非常足够。真题阅读我是从96年开始做,每一篇做的非常仔细,反复做反复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队列、栈等)的特性及其应用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对算法设计与分析有决定性影响。凭编程实践来加深理解,例如使用C++或Python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理解起来可能较为抽象,但凭模拟实际的计算过程来帮助理解。比如,了解CPU如何执行一条指令,或者内存是如何工作的,这些都有助于你构建起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桥梁。
再者,操作系统部分主要研究资源管理,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这部分内容需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对操作系统的学习,理解并发、同步、通信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多任务环境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计算机网络则涉及到网络协议、数据传输等内容。TCP/IP五层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框架,帮助你理清网络通信的过程。理解HTTP、FTP、TCP、UDP等常用协议的工作机制,以及IP地址、子网掩码、DNS解析等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外,利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GeeksforGeeks等网站进行编程练习,阅读《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操作系统概念》等经典教材,都能极大地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定期做模拟题,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难度,也是备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