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可以看看马克思和史纲适当做点选择题,等到九月份政治考研大纲出来,再多加时间复习政治,把选择题知识点理解透彻,适当看看真题选择题就行,看看哪些选项容易设置陷阱;政治分析题和当代时事结合紧密,平时可以跟着老师上课,会经常分析介绍时事考点,考前一个月再背一些押题分析题就可以了,把分析题知识点背熟,就算考不到原题,也能把答题纸写满。9-10月份我进入了第二轮复习,这段时间我学习了秋季技巧班,主要训练大题的答题思路。个人感觉很有用处。各类押题卷压中题目很正常,但每道题都有自己的切入点,所以政治想得高分不能仅仅依靠模拟卷答案,最好可以有自己的答题思路。这段时间最好同时二刷1000题,找到自己基础薄弱之处,今年的选择题应该是有几道其中的原题。按往年情况看,其实选择出现原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还是要抱着扎实基础的目的查缺补漏。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需要大量练习和模拟测试,遇到困难时不应退缩。有些同学可能因为觉得张宇的题目难度大而避开,但事实上,这些难题更能检验出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即使我在11月底才开始接触张宇的习题集,之前完全没有涉及过他的资料,也并不影响我解题。完成8套题我能获得110到140的分数,至于4套题,由于得分较低就不再赘述,不过其实它们并不算特别难,只是计算过程复杂,题目的陷阱较多。因此,我认为尝试张宇的题目是十分有益的,能够帮助找出知识盲点,同时并未脱离基础知识。每次解答选择题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策略和陷阱,但只要基础稳固,依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做模拟试题时,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并且尽可能详尽地写出解题步骤。如果感到时间紧张,可以选择部分题目进行定时模拟训练,以营造真实的考试氛围。我认为,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都应在两小时内尽力完成,如果是模拟题,则最好控制在两个半小时以内,这样在真正考试时就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不断练习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建议。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完全放弃完型填空的做法并不明智,其实这个部分只要专心背诵词汇,难度并不算高。通常情况下,用心去完成的完型填空得分往往能达到6分或以上,其价值堪比一篇阅读理解。因此,在模拟考试时,如果你在完型填空上的表现良好,那么在实际考试中按照常规顺序答题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作文,虽然考前能找到各种模板,但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标记并查阅你在真题中遇到的所有陌生单词和短语,这样可以在原文中标注释义。使用张剑的黄皮书,通过深入解析来剖析复杂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提炼文章主旨。掌握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对于提高解题准确性至关重要。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复习这些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型,以巩固记忆。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温词汇表,特别是形容词和动词,因为它们构成了句子的核心,特别是那些你经常忘记的单词。
此外,研究近三年的真题能帮助你了解当前的命题趋势,同时也能让你更适应做题的感觉。在研读真题时,要多次阅读材料,力求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句子构造。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找到适合引用到作文中的精彩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转化和效应的学科,它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你需深入理解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类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以及它们的来源、性质和影响机制。
对大气污染部分,重点关注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物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以及颗粒物(PM2.5和PM10)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化学原理至关重要。
水体污染则需掌握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溶解、沉淀、生物降解等过程,特别是重金属离子的行为。水体自净过程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土壤污染方面,关注农药、石油烃等在土壤中的吸附、扩散和降解,以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你结合理论与实践。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也要尝试做一些实验模拟,比如计算污染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浓度变化,或者分析特定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模型。这样加深理解和记忆。
,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到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尤其要注意的是,环境化学往往需综合应用多个知识点,所以解题时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全局观很重要。
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既能巩固知识,也能提高表达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