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是到10月份的时候开始背的 我没有看本科学的课本 就是背的风中劲草,到考前一周 一定要看肖的最后四套卷 考试的时候很多题都是那上面有的要把那四套卷的大题全背过 就算不睡觉 不吃饭也得背 而且每个题都要背。前面说的是政治大题,选择题我做的是任的序列2 就做了这一个序列。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数学相对来说算是比较难的,我感觉今年的数学难度主要体现在计算量大(计算能力很重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和部分题目类型较偏(考到平时不主要关注的知识点)。大家根据近几年考试题型,自己规划一下复习计划。想要提高数学能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多做题、多计算、多总结。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相对来说涵盖的知识点要比张宇18+9+9讲少一些,但是也都是考研重点,如果不想在数学上花太长时间或者感觉时间不太够,可以用复习全书。而张宇的18+9+9讲讲的更加具体,解题方法也比较多,知识点也比较全,但是要记的方法太多了,不一定可以用到很多。我当时综合了一下,看的复习全书,做的张宇的1000题,张宇18+9+9也略看了一点。但是重要的还是真题,一定要做。什么时候开始真题训练(当作考试一样,3个小时的时间),以及后面的宇8、宇4、宇1,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100个单词是雷打不动的,早上记,中午复习,晚上默写,第二天早上再复习,我前前后后把单词书翻了5遍。这里推荐联想记忆和朱伟的恋恋有词,两者共同之处都是联想记忆。在考场上总有没见过的单词,这时候能举一反三的人是相当厉害的,七七八八能猜个大意,相当有用。关于真题。一定要做。个人建议不要上来就做真题。在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后再来做,这样子一方面可以模拟考试,另一方面也可以自测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记牢。每天一套或隔天一套,看个人时间安排。做完之后认真对对答案,分析总结找差距。有条件的话,考前做个两遍、三遍。后期(11-12月)我才开始准备英语作文,我主要用的是《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大小作文各背了10篇左右,自己又积累了一些单词和句式,然后写了几份英语模板,以便在考场上可以直接套用。12月份,我也买过一些英语作文的考前预测,觉得也还挺有用的,零碎时间可以多看看。新题型:由于新题型每年题型可能会不一样,有七选五也有判断对错,匹配和小标题,每种题型都会有一定的解题方法,不用特意练习,只要以真题为母版加以练习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属学是研究金属及其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热处理则是凭控制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来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微观结构,从达到改善其性能的目的。这两部分知识紧密相连,理解金属的微观结构变化对掌握热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在复习金属学时,我会重点关注晶体结构、缺陷(如位错、空位等)以及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内容。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基础。金属相变,如奥氏体化、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等,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其机理和影响因素。
热处理部分,我会着重掌握各种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的作用、过程和结果,特别是它们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各类工件的典型热处理工艺流程也需熟记,这通常会出现在案例分析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除了课本知识,我还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做实验和模拟训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凭显微镜观察金属组织,模拟热处理过程,这样能直观地看到微观结构的变化。
习题练习也不可忽视。凭大量的练习题,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尤其是一些历年真题,它们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考试的难点和重点。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既能互相激发思考,也能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