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后期复习更重要一些,后期就是11月中下旬,开始背诵式的再看大纲或者之前的笔记讲义,所谓背诵式就是没有标画的阅读,有标记有重点的开始反复背记,我主要是利用早上的这段时间,脑子比较清楚,基本每天早上1个半小时,一直反复到8套,4套,背诵册子都陆续上市的时候,换它们开始背诵。我是8套选择大题都做了,分析了,大题后期看了几遍,4套是做了选择大题后期反复背。最后背诵的东西基本就是这样,我也背了讲义压的大题和许多资料,所以后期背诵压力超级大,每天都晕乎乎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考研数学方面:
要专心致志地投入一个上午或下午,足足三个小时,将数学真题演练在A4纸上,如同置身真实的考场。每个题目过后,务必仔细阅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于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日后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完成一套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强化之前做错的题目。全部真题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12月之后,我经常温习自己整理的错误和重点知识。同时,每周我会完成大约两套6+2的练习以维持解题状态,进一步填补知识空白。最后,考前重温一遍需要记忆的公式,做题时步骤清晰,不急于求成,理清思绪后再作答,这样认真对待,问题就不大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没有做任何模拟题和押题卷之类的,直接做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单词背着背着,慢慢你会对单词类型有一个大体框架的。英语阅读真的很重要,因为分值高,96年开始吧,一直做到去年,这样算起来,真题还是少,所以要珍惜,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隔几天天做一套或者一天2篇之类的,具体自己视情况而定,最开始可以不用掐时间吧,因为也是刚开始,肯定对于考研英语的答题手感啊之类的,都不会太好,反正我记得我刚开始做第一篇的时候,只对了一个==,阅读做完了一定要批改,无论对错,最好是加上自己的笔记吧,总结一下出题的套路,同时记得标记出文中不认识的单词,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都要看看解答,培养一下解题思路,刚开始都不顺,慢慢会越做越顺手的。如果阅读练好了,新题型翻译这些的,都不用担心,做真题练手即可,所以说阅读才是重中之重,请一定好好复习。作文因为没有时间再去复习,考试的时候明显感到了手生,这样很不好,大家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作文也需要好好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动力地质学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对地质环境和资源影响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变形、地震、火山活动等。在复习这门课时,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础的地质概念,如板块边界类型、地壳的层次结构以及地壳变形的基本方式——剪切、弯曲和伸展。
板块构造理论是动力地质学的基础,需深入了解各大板块的分布、运动方向以及相互作用机制,尤其是理解汇聚、离散和转换三大类型的板块边界。要关注热点、岛弧、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地壳变形部分,重点关注应变率、应变椭球体、滑移面等概念,理解它们如何反映地壳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过程。对地震学,要能解释地震波的种类、传播特性以及地震成因模型,还要熟悉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在学习过程中,实验和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凭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地质现象,分析实际地震事件或地质构造加深理论理解。利用地质图、遥感图像进行解读和分析,也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除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同样重要。学会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基本野外工具,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岩石结构和地貌特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步骤。
持续的自我评估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定期做题、讨论和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对地质新闻的关注,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使学习更具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