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我参考了任汝芬的模拟试题集,他提议将时间平均分配给选择题和问答题。他认为,对于选择题,如果你会做就做,不会做就算思考良久也无济于事,可能还不如随机猜测更有效。一般而言,除非你非常确定自己的初次选择是错误的,否则不应轻易改动。至于大题部分,满分为50分。如果预测题目与肖秀荣的相似,鉴于他的详尽解析,你可能会写到手酸;若未命中原题,你需要在记忆中搜寻相关知识点,并自行构造论述,这无疑需要大量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变通,我当时考试的时候把一些自己能写的都写上了,出来成绩还是很满意的。对于数学,课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课本的习题没有做,我的一开始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把重点内容,考研热点内容熟悉了,使自己有了全面的认知,中期的学习是把之前的内容复习了两遍,然后做真题两遍,我是从2000年的开始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做了李永乐老师的660,还看了复习全书,整理了一些笔记,后期是又做了一遍真题,然后就是做的一些模拟题,这个就很多情况了,李永乐老师的经典400题,模拟题,张宇的最后八套题,最后四套题,感觉这些题出的还可以,但是难度大一些。
考研英语方面:
重点任务就是攻克英语阅读。阅读分为三部分,PartA、B、C。A部分就是常规大阅读(4篇文章,每篇文章5题,每题2分,共40分),B部分俗称新题型,C部分就是英译汉,B、C部分都是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阅读是英语的重头戏,总共60分,英语的成败几乎就在于阅读的成败,而A部分又是阅读的难点和重点,对于PartA部分阅读一定要多去研读真题,反复揣摩出题人的用意,考研阅读和四六级阅读的思路不一样,四六级阅读做得好,考研阅读未必能做好。要想考研英语拿高分,大阅读这里绝对不能丢太多分,20个题错误控制在5个以内较理想,最好3个以内,当然越少越好。我暑假后期和9月就是重点做英语真题阅读,用铅笔写答案或者别在试卷上写答案,以后还可以继续做。第二遍第三遍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之前对的题目可能还会错,错的题目可能还是会错,做好心理准备,慢慢把真题,尤其是错题吃透,相信量变终究引发质变。同时做阅读要控制时间,否则考研时你很可能不能完卷,建议平时模拟时,一次做完四篇阅读,时间控制在70分钟以内。前期对英语要足够重视,每年很多人都过不了英语单科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在备考阶段,我将教材作为基础,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理解。特别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考点,需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我会定期找一些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星巴克的市场定位策略、华为的企业文化构建等,这不仅帮助我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我对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
再者,管理学的考试往往也会涉及到一些定量分析,如决策树、线性规划等运筹学知识。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会凭做相关的习题来加强理解和运用。对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内容,虽然不一定会直接出现在试卷上,但它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会进行适当的了解和学习。
复习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整理笔记和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框架,既有利于记忆,也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定位答案。模拟试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不断的模拟测试,我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时间分配,提升答题效率。
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有批判性的思考和创新的视角。我会积极参加一些学术讲座,阅读最新的管理学研究论文,保持对新思想和新趋势的敏锐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