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要想取得优于他人的成绩,无疑需要加倍的努力,因为其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如今已是八月,正是启动政治复习的好时机。政治的知识点表面上看似简单,然而真正掌握并运用却并不容易,这一点与记忆英语单词颇有相似之处。得益于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运用理解性方法,减少了机械记忆的工作量。普遍来说,多项选择题是大多数人的难点,而应对之道就是不断练习,多做题目,通过反复回顾提高准确率。我自己完成了1600题集(作者已忘)和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书非常出色,包含了详细的选项解析),以及任淑芬的序列二,尽管初期正确率堪忧,但这正是必经的过程!特别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肖秀荣、任淑芬、徐之明等名师的最后几套模拟题,一定要买来完成并背诵。不要纠结于是否能押中题目,就像高中时的每月测验,我们从未依赖过押题,只需视作模拟考试,每多做一套,你就比他人多一分实战经验。对照答案,深究自己的错误,相信你的能力会显著提升。切勿忽视真题的演练与分析,它们才是你考试的根本所在。
考研英语方面: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一个英语如此差的学生怎样进行考研复习,并取得满意成绩的。9月份之前,我那时和别人一样拿着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使劲背单词,第一遍背这本词汇书时,老实说我认识的词汇不到三分之一,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结束了第一遍,特高兴,满怀期望的准备看第二遍,结果发现第一遍看时认识的单词还是认识,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可以说之前两个月努力一点用没,当时特绝望,考研我最担心的也就是怕英语单科过不了线。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到考研结束都背不完那本词汇书,于是就分析自己的英语缺陷,发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词汇量,我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最大化,最好的途径就是背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中不认识的词汇。于是我就去书店找了《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这本书后面列出了每篇阅读理解的大纲单词和超纲单词,觉得特适合我,因为我基础太差,一般每天就两篇。第一遍看文章,做题,正常情况五个选项全错,运气好能对一两个,然后不看解释直接背后边所列单词,再看文章做题,一般就能全对,所以我个人觉得考研英语重在词汇,尤其是历年真题常出现的词汇,只要单词熟悉了,做题自然问题不大。就这样,9-10月份我就做真题阅读,然后使劲背后边的单词,按照英语(一)的方式复习着,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12月份我就用了蒋军虎的《精读80篇》,主要就是做阅读模拟题,同时准备写作。考研英语中除了阅读,比重最大的就是写作了,而且这部分也是比较容易拉分的,应该重视。我英语基础差,让我短期内学会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型肯定不可能,我的方法就是找了一些比较好的历年真题的范文,把其中好的句子背下来,写作的时候尽量往上套,比如说把其中的名词或动词替换掉,在保证语法不错的情况下多用些高级词汇,及格分肯定没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不仅需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如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等,更要求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分析现实社会问题。我建议,首先要精读原著,尤其是《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关注时事热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后期复习非常有帮助。
是西方哲学史,这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课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再到现代的尼采、海德格尔,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值得深究。我的学习方法是,按照时间线梳理哲学家的主要观点,理解他们思想的演变脉络。尝试对比不同哲学家的观点,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有助于深化理解。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或论文提高学术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复习阶段,我坚持每日阅读和笔记,每周进行一次系统的知识点回顾。凭模拟试题训练,提升答题速度和质量。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会寻找教授或者学长学姐进行讨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交流就能打开新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并非一蹴就,需时间和耐心。关键是要热爱这个领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和质疑。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在思考方式上的改变,这是一种深度的学术熏陶和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