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教训:首先,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政治不敏感,一定要早些开始,最晚也是暑假就开始,10月份之前一定要把选择题拿下,打牢知识点基础,多刷几遍1000题,选择题50分分值很大很重要,我就是选择题没拿下分数才这么低。其次政治不要买太多书,我就是前车之鉴,买的书最多最后分数最低。最后,12月份有很多资料上市,你都能背熟记住自然最好,但建议还是把肖4背的很熟再背其他的资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像我一样哪个都不熟。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来学习英语,侧重于完成填空和阅读部分。每日的任务不是追求数量,而是要把握真题的氛围和维持解题的感觉。从1997年到去年的历年试题大概在12月初完成了。之后的半个月,我接触了一些模拟题,其目的不在于正确与否,而是保持敏锐度,防止技能退化。对于真题中的作文,我并未全部动手写,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由于我在高中时就练过手写印刷体,所以没有额外练习书写。如果书写欠佳,建议购买字帖进行训练,英文书写其实很容易提升,效果显著。至于词汇,我没采用专门的单词书籍,之前备考托福时,我依照《17天搞定GRE单词》的方式集中攻克过单词,所以在考研期间,我只是每天用扇贝单词软件复习以保持对单词的熟悉,每天背诵500个单词。我的单词记忆法则是:一次大量,多次重复。对于记单词困难的同学,我强烈建议参照《17天搞定GRE单词》一书的方法。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融合了数学、统计和决策理论的学科,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准备这门考试时,首要的是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比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网络流模型等,这些都是运筹学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这些模型如何构建以及它们的求解方法至关重要。
对线性规划,你需熟练掌握标准形式,理解单纯形法的工作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动态规划则要求你理解状态转移方程,把握最优化原则。整数规划和网络流模型虽然复杂些,但凭实例分析和练习,逐渐熟悉其解决策略。
掌握建模技巧是关键。运筹学的魅力在于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再用运筹学方法求解,是考试中的高分秘诀。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尤其重要。
再者,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也不能忽视。例如,Dijkstra算法、Ford-Fulkerson算法等在网络流问题中的应用,需深入理解并能熟练计算。对各种优化算法,如贪心算法、遗传算法等,也要有基本的认识。
实战演练是提升的关键。大量的习题练习能够帮助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做题时,不仅要追求答案正确,更要理解解题思路,这样在考试中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