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在考试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那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我在10月至11月期间,集中投入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专攻这类题目。这些选择题大多基于基本知识点,每年的变化并不显著,因此使用往年的教材也无妨。我总共阅读了大约10本电子书籍,并完成了其中的所有选择题,每天坚持做1至2套。遇到不熟悉的领域,我会在完成练习后立即查阅课本,了解原文是如何阐述的,同时会简要背诵那些容易混淆或个人常常出错的知识点。初次背诵可能会感到吃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解题能力明显提升。因为是电子格式,我可以方便地将所有错误题目整理到一个Word文档中,以此来识别并改进我的弱点。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初期选择的数学教材就是《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基本,拿着教材来打基础,学习知识点、各种定理、各种公式。课后习题都要亲手做。复习和考试的范围参看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下概率论,说实话大学时学的时候感觉挺简单的,其实这部分在考研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数理统计那一块。数学的话如果大家想拿高分推荐从基础开始自己总结方法和套路,比如极限求解的两大核心要点、表格速解积分问题等,这些东西都很实用,而且在市面上没有别人能讲。而且每一道题都要做到最后,不要一看会就不做了。这是我血淋淋的教训。我之所以再来一年就是忽视了这一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偏上,与政治科目相当稳定。尽管我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表现欠佳,六级考试勉强过关,但我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能是因为我偶尔会浏览英文网站或阅读英文新闻。据我所知,考研英语的挑战不仅限于词汇和语法,还包括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时,即便理解了文章和问题,仍可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首要任务当然是积累词汇。我选择的是俞敏洪编写的无序绿皮单词书。实际上,任何单词书都可以,关键是持续记忆,不能懈怠。到了复习后期,主要依赖真题来学习单词,前期则以单词书为主。无需赘言,英语真题至关重要。我使用的是历年真题深度解析。同时,我参考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以便对比和借鉴。我一开始就尝试做真题,从难度最高的2010年开始(成绩并不理想)。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近年来的试题相对较易,但我们应做好应对最难题目的准备。起初,我在阅读部分犯了不少错误,大约错了七八个,后来我发现我倾向于凭自己的逻辑解题,而非依据文章寻找答案。考研英语的答案必须直接来源于文章,不能主观猜测。经过努力,我在后期将错误控制在五个以内(这是初次做的错误率,之后真题主要用于自我评估)。对于长难句,我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翻译题,而在阅读部分,只需大致理解句意即可,因此掌握基本语法足以应对考研英语阅读中的长难句。从第二次做真题开始,更重要的是分析,识别陌生词汇,注意常见短语搭配,反思自己为何反复陷入命题陷阱…这些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察觉。至于具体做了多少遍,我没有计数,只是不断地重复训练。到最后,我一看见首句就能大致猜出文章主题和题目。作文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我从九月底开始关注王的作文并进行背诵。我主要背诵了真题的作文,大概有十多年的真题,没有额外背诵押题作文,因为我实在来不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理论、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备考的基础。例如,要理解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重点。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建议大家多阅读各类企业的实际案例,如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案例,凭分析这些案例,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尝试自己模拟编写案例,这样既能锻炼思维,也能提升答题时的逻辑表达能力。
再者,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和战略管理是考试的难点,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比如SWOT分析、PESTLE分析等工具,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这些复杂的模型,我会推荐用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忆,这样既直观又便于理解。
复习过程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题,你了解出题者的思路,熟悉题型,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巩固知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我强调的是,虽然管理学知识繁杂,但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保持对管理学的热情,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既有趣又有收获。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好的作息,保证身心健康,这样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