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当准备政治考试的策略时,我咨询了几位前辈,依照她们的学习经验,并结合我个人的特点来安排复习。然而,这个过程中我也难免经历了不少摸索。其实,开始政治复习不必过早,九月启动就绰绰有余。而且,每日投入复习政治的时间无需过多,初期可以保持在2到2.5小时,到了后期阶段再增加到3小时。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知识几乎已被我遗忘殆尽,于是决定重拾同济和浙大的数学课本从头再来。每读完一章便立即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相当有限,因此我没有足够时间独立解决课后习题,大部分情况是对照着答案完成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接下来,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发现自己几乎无法独立解出任何一道题目,只能依赖答案,对此我深感懊悔。我强烈建议后来者在使用全书时,务必先尝试独立思考和解答,即使过程缓慢,但对提升解题技巧极其有益。
就这样,我反复研读了两次全书的高数部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看了一遍,同时又分别温习了两遍这两门科目的辅导讲义。我想强调的是,阅读次数多并不等同于理解得深刻,关键在于能否独立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我在多次阅读的同时,配合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并购置了一份空白真题集用于第二次演练。此外,我还从网上打印了许多不同教师编写的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进行练习。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在阅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记笔记和总结是非常有用的,它们能在你后续做真题时提供快速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大致是完成150篇文章,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抄下来学习。坦白说,尽管我购买了红宝书,但实际上我没有用它来记忆单词。没错,你没听错,我一次都没有记过单词,尽管我知道词汇量很重要。只是我个人不太适应背单词书,而且我认为这种方式太过消耗时间。我采取的方法是记录在阅读中遇到的新词汇,尤其是从真实题目中获取的。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左侧记录英文单词,右侧写上对应的中文释义。之后每天抽出大约二十几分钟来复习,第二天则只看英文单词,尝试回想其汉语意思,如果记不清楚,再瞥一眼右侧的中文提示。这样重复多次,对于应对考试我觉得绰绰有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核心概念。你需深入理解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掌握利率决定理论,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的基本性质。这些基础知识不仅会选题中频繁出现,也是解答论述题和案例分析的基础。
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理解,要注重实际应用。比如,理解并能解释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分析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或者研究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对国内金融政策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凭阅读最新的金融新闻、研究报告,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得来的。
再次,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是的热点,需特别关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期权定价模型如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风险衡量如VaR模型,以及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等。理解和掌握这些模型,不仅能帮助你应对计算题,也能在分析问题时提供更全面的角度。
实战模拟和历年真题的练习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关键。凭模拟试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区。对历年真题的反复研习你把握出题规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切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的金融环境中,比如分析股市走势,解读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等。这样不仅深化理解,还能培养金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