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第一轮7月底到10月上旬,把马原、毛概、史纲和思修课本看一遍,尤其是前两门要多花些时间千万要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理顺来龙去脉,再加以记忆,在考研枯燥的复习中看政治也是一种乐趣,每天学累了就抽出两个小时看政治书,后两门可以快看关键记忆目录。第二轮10月中旬到11月底做风中劲草选择题。第三轮12初到12底做肖四等押题试卷并背诵答题。我看政治课本你可能不理解,在四门科目中政治是容易受人忽略,其实政治是最容易提成绩的。政治关键在于选择题,而选择题大多时都需要理解,所以需要理解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实在记不清自己究竟刷了多少遍真题了,反正次数多到数不过来。刚开始时,我会完整地一套一套做,然后逐渐转为按主题板块来练习。你会发现,从十年前开始,试题的出题模式逐渐显现出规律。这时,你需要去挖掘并总结这些规律,找出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练习,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建立一个错题本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我个人喜欢用A4的活页纸,这样便于整理。说实话,到最后整整用掉了一包,500张纸都不够用(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满满的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用强调了吧,考前请保证刷四遍及以上,阅读里每个单词懂不懂,每个选项是不是事出有因,写作十年内的都要自己会套模板写一遍,并不是考前一个星期套套写作万能模板就可以。英语学习不能靠突击,必须贯穿备考全程,时刻不能懈怠。这是我准备的最早的一科,大概从四月初开始,正式复习之前我先找来去年的英语真题做了一下练手,一方面能摸清自己的水平,方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复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熟悉考研的题型以及难度。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很多,对于每篇阅读真题基本上都是走翻译分析做笔记背诵或读熟的路子,把每个题型的做题关键点找到,我觉得题型总结特别重要,我对真题全面分析,作了详细笔记,在10月之前全是阅读,之后开始了翻译,翻译每天都做两个,不求多,持续做找感觉,每天做两个,只做真题就行我做了94到11的真题,每个翻译都得把结构分析请对着,新题型在11月开始做的,必须得尽力拿全分,找题眼,通过关键词分析前后逻辑关系通过逻辑关系做题很管用,完型就最后做了几篇,分析了一下,对我而言一般靠语感。进入12月就一个星期一套完整的真题在之前把近两年的真题留下来了。单词我是背了,因为46级时我都背单词了,所以我考研也没列外。作文自己整理的模版,感觉很有用,在平时做阅读时把认为能用得上的句子着力背一些,最后在考研上也会有一些模版,可以借鉴改一下。小作文审好题,基本上是考平时准备的格式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是一门融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理解和掌握GIS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知道GIS是什么,它如何工作,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不仅有助于你应对理论部分的试题,也会对后续的实践操作有所帮助。
在具体内容上,我会特别强调空间数据模型的学习。这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的理解及其优缺点。你需能够分析不同情况下应选哪种数据模型,并能进行相应的数据转换。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也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熟练掌握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对数据库管理,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比如SQL语言,以及如何在GIS中管理和查询地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GIS软件的操作,如ArcGIS或QGIS,需凭大量的练习来熟悉界面和工具,尤其是数据导入导出、图层管理、属性表操作等功能。
理论学习的,实践经验同样重要。尝试自己创建项目,处理真实的数据,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我建议找一些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模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写,这对理解和运用GIS原理非常有帮助。
持续关注GIS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也很必要。GIS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广泛应用的领域,新技术如云计算GIS、大数据分析等可能会出现在试题中,或者在面试中被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