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起步时间稍晚,从九月启动,那时官方的红宝书还未发行。我选购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教授在考研界颇有名望,个人认为他的职业操守相当不错,多年的政治理论教学经验使他独具一格。尽管年年预测试题的数量带有偶然性,但肖老师的书籍确实有助于构建整体的政治框架,因此我以轻松的心态阅读它们。九月和十月间,每天午后饭后,我会在小憩前浏览一次精讲精练,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并校正,大约耗时不足一个小时,算是初步了解。晚餐后,我会找出做错的题目,查找精讲精练中的相关知识点来深化理解,日复一日如此进行。
到了十一月,我着重关注了毛中特与近代史中关于最新政策的两章,因为它们非常重要,于是专门留出一个月仔细研读这两部分,同时也会兼顾其它章节。进入十二月上旬,我购买了各类预测卷和背诵手册,包括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任汝芬、米鹏、蒋中挺等人的资料,其他人出的卷子我只做选择题,肖老师的试卷则连大题一起练习,至于背诵手册,我并未深入使用,只是挑了些关键点记忆。此外,根据肖老师的卷子标记了重点内容。
十二月下半月,我每天早上八点至九点朗读精讲精练及肖教授强调的部分,以便加深印象。最终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突出,不过在考试前的选择题模拟测试中,我能稳定拿到40分左右,毕竟考试成绩有时也取决于运气,所以我对此并无怨言。至少,在踏入考场的那一刻,我对政治科目充满了自信。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辅导书:复习全书、历年真题、660、400题。我三月份到五月份先把高数课本看了一遍,习题做了一遍。从五月低开始下午或晚上时间看一章视频,学习一章复习全书,这样循环渐进到八月的时候(好像),才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复习全书是个好东西,内容很全,但复习全书只学习一遍意义不是太大,因此我第一遍结束之后立即开始第二遍,到最后上考场前好像弄了两遍多,第三遍只是把自己前两遍圈出来的题重点看了一下。历年真题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我11月份开始做的历年真题,从99年开始,晚上抽出3个小时,严格按照考场上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套一打分,感觉效果还不错。660我只做了一遍,个人感觉题目有点偏,但很有利于把基础打牢。400题我先把第一套做了测试了一下,当时自信心备受打击。400题我只把选择题做完了,我觉得没有复习到一定程度,千万别轻易尝试400题。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并且要反复回顾以前的知识点,我把复习全书当成教材使用,把前面的知识归纳部分记忆了好几遍。数学同样需要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可能低估了完形填空的重要性,认为其效益不高,投入大量时间后,最终得分可能并不理想,毕竟它有20个空格却只占10分。然而,实际上完形填空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年来的答案分布相对均衡,而且解答时也有不少策略。通常建议首先自行阅读一遍,将能确定的选项填入,较为明显的通常是连词部分,只要理清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就能作答;接着进行第二次阅读,尽快选出更多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空格,快速判断可能较困难;最后,对于仍然犹豫不决的部分,可以根据已选择最少的选项进行猜测。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一是土木水利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液体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方法,对后续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要把握流体的基本性质,如连续性假设、不可压缩性等,这些是理解流体运动的基础。
在理论部分,牛顿黏性定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守恒原理是核心知识点。牛顿黏性定律帮助理解流体内摩擦力的影响;伯努利方程则揭示了流体压力、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动量守恒原理则是解决流体动力问题的关键工具。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和应用方面,了解并掌握流体静压强分布规律、管道流动分析、堰流和孔口出流等问题的计算方法。例如,掌握如何使用达西-韦伯公式来处理实际工程中的渗流问题,或者如何凭皮托管测量流速,这些都是实践中常见的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和实践。流体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抽象的概念需凭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地看到流体的运动状态,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团队讨论和教授的指导也极其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导师的经验和建议往往能帮你避开学习的误区,更快找到解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