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重读了红宝书,并购入一本与之配套的选择题练习册,是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集,尽管题量不多,但我坚持每读完一个章节就做相应的习题。由于之前已经通读过一次,这次的速度显得相当快。进入12月份,我购买了《最后五套卷》,专注于解答其中的选择题,发现题目相对简单,我的准确率也颇高。随后我又购买了《最后四套卷》,在考前两周,我重新翻开红宝书,有针对性地回顾内容,构建知识架构。每完成一章的学习,我会绘制一个概括性框架图,特别是在近代史的部分,确保关键的时间和事件能连贯记忆。我还挑选了一些固定表述熟记于心,以应对大题时能有条理地作答。接下来的一周,我将重心放在了红宝书的复习上,而在最后一周,我决定集中精力攻克哲学题目,因为这部分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我依据老师的哲学课程框架,结合红宝书中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制作了一份详细的知识结构图,涵盖每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但前提是必须先深入理解这些原理。接着,我找出了过去三年的政治真题,针对其中的哲学题目,首先写下显而易见的答案,然后对照我的框架图,逐个套用,只要有相关联的点,我都尽可能写上,总是先阐述原理,再阐明方法论。这样的策略确保我对哲学题目的每一个原理都有所回应,使答案无漏洞。在踏入考场前,我回顾了一遍《最后五套卷》中做错的选择题,结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曾经出错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参考书就是恋练有词,黄皮真题和王江涛高分英语写作就可以了。英语主要是单词和真题,单词是贯穿英语复习始终的,从7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我就开始背单词了。每天早上半个小时,第一遍时是所有的都背,然后把自己本来会的单词划去,高频词汇再用荧光笔标注一下,第二遍时就是背高频词和其他生词,第三遍就只背高频词,单词大概就是这样的几个步骤,主要时要反复记忆,不需要把一个单词所有意思都记住,记住其中的两三个词性不同的意思就可以了。然后是真题,真题我做了3遍,第一遍真的错的太多,一个是因为单词很多不认识,另外就是没有做题技巧,而且7,8月份自己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考研状态,有点浮躁吧,不过刚开始错的多没事的,做完之后就好好看答案讲解,思考一下自己是因为哪句话哪个单词不会导致最后做错的,然后把错的单词几下来,一些长短句要怎么去分析,第一遍看讲解要很认真,也能发现一些做题技巧的,加上自己单词量的不断增加,之后第二遍/第三遍就会顺手很多的。作文的话就是背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就可以了,模板+自己的话+卷面干净字体工整,作文基本就没啥问题不会拉分的。翻译这个东西全靠积累,短期突击收效过低,除非英语基础很差的同学,否则不建议专门找材料训练。利用真题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练习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学综合卷是对基础法学知识的全面考察。它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坚持每天都要对各个部分进行滚动复习,避免知识点遗忘。特别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物权、债权理论,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和行政法的行政行为效力等核心概念,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题是法学综合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建议多做历年真题,凭实际操作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综合卷三通常更侧重于法学的某一具体方向,比如我当时的考题就偏向于国际法和商法。这部分要求有深度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熟悉相关法规,还要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和理论研究。我建议订阅法学专业期刊,关注学术前沿,选一两本权威教材,如国际公法的奥本海,商法的梅因,深入研读,理解其背后的法律精神和逻辑。对这个科目,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不仅仅是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主题阅读法",即围绕一个主题,查阅多种资料,形成自有的理解和观点。定期进行自我测试也是十分必要的,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检查自有的复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面对哪一门科目,保持对法律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最重要的。法律不仅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只有真正热爱,在繁复的知识中找到乐趣,在压力之下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