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传播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四级考试结束后,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听力训练,如BBC、VOA和The Economist等资源,期间并未刻意练习阅读和写作,但这段时间里,我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尽管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包含听力部分,但我深信听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对于外语学习极为关键,而听力训练正好提供了这样的输入。通过不断地听、暂停、记录,以及反复理解新材料,不仅听力会进步,思维方式也会逐渐适应外语。例如,完成一次一分钟的听写练习,可能需要多次播放、暂停,记下内容,查阅不懂的地方,学习新词汇和表达,并模仿音频朗读,这一系列步骤涵盖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不过确实耗时颇多,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可能需要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认为投入的这些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说到参考书,我想黄皮书应该是大家首选的。我个人使用黄皮书时,感觉效果平平,而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对我帮助很大,只是它在剖析文章整体结构上略显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应对真题的正确节奏和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新闻传播史论是一门理论性强、涵盖面广的学科。它要求不仅掌握全球及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脉络,还要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影响。我建议从宏观到微观,先梳理出新闻传播历史的大框架,比如了解新闻业的起源与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制度的形成与变迁。深入到具体的人物、事件和理论,凭阅读原著和权威教材来深化理解。定期进行知识整理,构建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思考。
新闻传播业务则更注重实践和应用。你需掌握新闻采写、编辑、评论、报道策划等基本技能,并理解现代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技巧。我推荐多读报纸、杂志,分析其新闻报道方式和结构,尝试自己撰写新闻稿,提高写作能力。关注新媒体的发展,研究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模拟新闻发布会或媒体采访,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对这两门科目,我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结合理论与实践,广泛阅读与深度挖掘并重。对新闻传播史论,我经常阅读学术论文,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新闻传播业务,我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校内的新闻社或实习机会,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复习阶段,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凭做题,你了解到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合理规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