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的复习计划真正启动是在10月份,因此在政治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相当有限,连肖1000都没有完成,更别提背诵肖四肖八的大题了,最终考试成绩只有70分左右(因为字迹不太工整)。如果我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地记忆和练习题目,巩固基础知识,我相信自己完全可以达到75分以上的水平。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除了真题之外感觉不需要买其他的资料,我就做真题+背单词。我从十月份开始做真题的,买得是2004年到2019年的真题,一周做两套的样子,真题都没做第二遍,当然,真题太少,后来留了最新的三套留作考前的模拟,没真题做的时候就把以前的做过的真题再看一遍。考前两周一定要有真题做,要保持题感,这个很重要。长难句:熟练掌握十几种长难句的特征、结构、分析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分析句子。(当然,在这其中可以使用符号、标点,对句子进行断句提取主干)同时,学会用所分析的长难句句式,自己造句(刚开始只是简单替换,后来你也可以出口长难句),练长难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全文翻译之后,对照买的资料书,看看它是怎么翻译的,自己理解的有什么偏差,现在再看看错的题会不会做,以及做对了的题有什么陷阱,自己是否已经理解整篇文章。记住,慢慢来,会比较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学基础综合”,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等多个部分。复习时,我将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思想背景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例如,古代文学我会深入理解诗词的韵律结构,现代文学则关注其社会历史背景,外国文学则重在对比不同文化下的文学特色。文学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概念上,要尝试去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分析具体的作品,这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论写作”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体现。我建议每天都要阅读一篇以上的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下自有的读后感或者评论。初期从模仿开始,逐渐发展出个人的评论风格。要注意的是,评论并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赞美或批评,是要能深入解读文本,找出作者的意图,分析人物性格,解析主题意义等。锻炼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至关重要,每一句话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每一段都应该有清晰的论述脉络。
我还坚持参加了一些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我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法。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也是我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的观点往往能激发我对某一问题的新思考。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并非一场速成战,是需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保持身心健康,在漫长的备考路上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