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初启动了政治复习计划,由于课程安排尚早,我觉得颇有成效,周围的同学也是如此反馈。我推荐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以稳固的核心应对各种变化。最初,我选择早晨记忆讲义上的关键点,但我认为全面背诵考研政治大纲全解并不明智,因为内容繁多,难以把握重点。此外,近代史部分我倾向于在每晚睡前浏览,把主要的背诵时间留给其他科目。大约过了两周,我开始做800题。当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问世时,我极力推荐熟记这些试卷的大题目,因为2017年的考试中有五道大题直接源自这些资料。如果可能,多做一些选择题也很重要,因为选择题是政治考试中真正能拉开分数的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11月份,我把三本书又做了一遍,同时在10月份也开始做真题了,一般就是三四天做一套真题,做完后认真分析,并且在空余时间继续刷那三本书和660题(百刷不厌,最后刷的时候就只做错题了)高数:建议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不看张宇也可以)线代:李永乐(线代王无可挑剔)。看教材是为了了解最基础的东西,但是数学考试有它独有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做做针对性的辅导资料。用好数学的教材,有的放矢,照样能考满分,时间、精力很宝贵,必须把它放在最有效的地方。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易适中,题目总结的非常好,题量也合适。我认为这本书最好做3遍以上.后面的时间就是买模拟卷做。模拟卷的质量感觉一般,最重要的还是真题!真题!真题!我还有个本子记得都是共识,考试前两周每天背一遍公式。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真题的价值,相信我不必赘述,我想分享一下其他的准备步骤。在完成真题后,我接着挑战了张剑的150篇(提升版),每天坚持阅读四篇文章,并在次日深入剖析。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面对新奇文章时的理解力,减少那种面对未知内容的不安感。由于真题已反复练习,再次接触时,大部分答案和内容都已经铭记于心。唯有每日保持稳定的阅读训练,才能确保在考场遭遇全新的文章时,仍能迅速平复心情,专注解答。这个习惯从十月份开始实施会比较适宜。我个人推荐使用王江涛的高分作文。查阅历年优秀范文,你会发现它们其实并不遥不可及,基本都是常见词汇搭配一些亮点句式。浏览各个主题的高分作文,挑选出可以借鉴的精彩句型,务必熟记于心。对于每个话题,选择一篇你觉得最契合自己风格的文章去背诵就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学科,它为理解和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其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两大部分。
静力学主要研究平衡问题。要熟练掌握力系的合成与分解,特别是三力汇交原理和力矩平衡条件。了解虚拟功原理和动静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概念在解决复杂力系统平衡问题时非常实用。记得深入理解质心、转动惯量等基本概念,它们是分析物体平衡的基础。
动力学部分则涉及牛顿定律、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等内容。牛顿三大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处理碰撞、旋转等问题时至关重要。能量守恒原理是另一个强大的工具,尤其在处理非保守力系统时,如摩擦力或非惯性参照系下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多做题,尤其是那些经典题目和历年真题。凭解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不是仅仅机械地套用公式。对复杂的动态问题,尝试画出运动草图,帮助你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理论力学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相关,例如航天器轨道计算、飞行器设计等。结合实例来学习理论力学会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尝试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论文,提升学术视野,使理论知识更加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