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其实并无太多窍门。关键在于深入研读教材,务必细致入微。我个人选择了任汝芬的四部系列书籍,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部,第二部则配合第一部看了两遍,部分题目过于教条,几乎照搬教材,适合作为巩固基础知识之用,无需过分纠结。如果想要练习题目,最佳选择仍然是历年真题,尽管近年来考点不再重复,但其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极具参考价值。至于第三部,质量欠佳,几乎无太大帮助,建议多重温第一部,深究真题。任汝芬的最后一套四题信息量较大,质量平平,若有富余时间可尝试完成。考前,肖秀荣的四套题非常必要,有可能会押中一些主要论述题,例如12年和13年,均有六分大题被准确预测到。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背诵一些大题的标准答案,即使无法完全预测原题,但在考试中仍能找到应用之处。另外,市面上流传的“20天20题”小书也值得一读。尽管不太可能直接命中原题,但其中的一些通用语句在答题时特别实用。我认为,学习文科需要大量背诵,有些知识点虽然理解,但自行表述往往不如他人概括得精炼。熟记一些语句,答题时不仅能省时省力,还能使答案更为精准。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遍大概是从5月份一直看到8月底,看完一章书把这一章的定理自己证明一遍、笔记自己做一遍、例题不看答案自己做一遍、课后题自己做完对答案,不会的题、会但是没想起来的题、不熟悉的题都要做上不同的标记,有助于后期复习。基本上这一遍下来,基础就能打好。
考研英语方面:
常言道,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既是关键也颇具挑战。我主要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难以理解,二是理解后答题不准确。我使用的教材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教程,分为两卷,每卷涵盖了十年的阅读材料,并逐年更新。每卷又细分为三部分,包括真题、阅读翻译和答案解析。由于基础较弱,对于看不懂的部分,我借助词汇书和翻译技巧得以解决。无论选择哪本词汇书,反复记忆就是关键。有些同学抱怨容易遗忘,这其实很自然,就像吃饱了还会感到饥饿一样。唯一的对策就是每日坚持。从三月起,我每天啃三页,直至几乎要呕吐,既耗时又让人昏昏欲睡。我只能硬着头皮,强忍疲倦,用红笔标注重要之处。但我并不书写,那样太过费时,也不适合我。利用闲暇时光,我会翻阅配套的小型单词手册,每次读五页。次日再学习新内容,不复习旧的。大约每过二十页,我会重新回顾一遍。我想强调的是,我在“看”,而非“背”。无需强迫自己去背诵,只需轻松的心态浏览即可。碎片时间因人而异,对我来说,用餐前后、睡前,甚至学习间隙都是阅读的好时机。务必设定计划,比如每天读多少页,量可大可小,但必须完成,切勿拖延。第一遍可能会艰难,但第二、第三遍就会轻松许多。到了九月份,我只需通过小手册巩固即可。关键是毅力与提前准备。那时,不少同学才在九月匆忙开始背单词,感叹光阴似箭,脑力不足。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融合了数学、物理和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它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设计控制系统,使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扎实的数学基础,特别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是必不可少的。你需理解并熟练运用拉普拉斯变换,这对解决控制系统的问题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是关键。包括系统的建模,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以及稳定性分析,如劳斯判据、根轨迹法等。这些理论工具能帮助从理论上预测和改善系统的性能。掌握PID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也是必须的,它是实际工程中最常用的控制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解-实践-反思”的循环模式。理论学习后,尝试凭做题或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使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反馈到理论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形成好的学习闭环。
阅读经典的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像"现代控制工程"这样的经典教材,不仅提供深入的知识,还能引导你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帮助你了解控制领域的前沿动态,拓宽视野。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相互提问,共享解题思路,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