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每天投入不少于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首先粗略浏览一遍提纲,接着深入阅读一章内容,同时配合完成“肖一千”对应的章节练习。初期错误颇多,这在预期之内。对于1000题,我基本上会做两轮,但它偏重基础,与真正的考研题目存在差异。后期我转向更贴近真题的模拟题,每遇到一套选择题都会立即做一次。同时,我会整理并消化错题。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十一月。我还购买了《任三》、《任四》、《肖模拟八套题》以及《肖四》。这些教材都是经典之作,我觉得这些已经足够应对考试。尤其是后面三本书,它们的价值非常高。例如,《肖四》和《任四》中的大题,完全值得熟记于心。在我看来,政治复习有两个要点:一是思维必须条理分明,否则知识点杂乱无章,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二是如果参加辅导班,老师的引导会使知识体系更为清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考研数学方面:
综合阶段,这个阶段利用真题进行临场模拟考试,并对真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我先将真题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然后我对真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比如关于中值定理、关于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线性代数中对参数的讨论等。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英语考研中至关重要,实际上,专注于真题就绰绰有余,无需额外的模拟试题。我信赖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其中包含了大量真实考试题目。我一共做了两轮,对于错误较多的部分,我还进行了第三次复习。自考研备考初期,我就坚持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初次尝试时,可能会犯不少错误,但建议不在原卷上标记答案,而是选择一个笔记本记录错误题目编号。后续重做时,需深入分析每个错误选项的原因,理解其如何误导你。许多专家对此已有深入研究,这些陷阱和技巧往往反复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的分析以及环保政策等内容。基础理论部分,你需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对环境污染类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的成因及影响要有深入的理解。
环境问题的分析是考试的重点。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仅要知道其基本事实,还要能从科学角度解释它们的发生机制,并能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环境影响评估(EIA)也是一个常考点,需了解其流程和重要性。
再者,环保政策和法规也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不仅要熟记条文,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和实施效果。国际上的环保公约,如《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也应有所了解。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最有效的。对理论知识,理解其内在逻辑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对案例和政策,尝试自己分析和解读,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定期做模拟题,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复习。
关注最新的环保新闻和研究成果,不仅扩大知识面,也可能成为考试中的亮点。例如,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垃圾分类的新政策等,都结合到答题中,展示时效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