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一战政治从10月份开始看的,还看了一遍红宝书,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11月底才做完,复习了第二遍,依然觉得很模糊,好多都记不住,开始后悔不应该做这本书的。到了12月开始心慌了,觉得看着真题选择题都靠蒙,大题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买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开始狂背,貌似也没用上。二战时从11月中旬开始看的政治了,2000题是扔掉了,认认真真的看红宝书,买了一本配套选择题来练,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题目没有那么多,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可能是因为看过一遍的原因,这一遍很快。到12月买了肖四肖八,只做了选择题,题目很简单正确率也很高,考试前最后两个星期,我就把红宝书翻出来重新有选择性的看,还看了上课时候做的笔记,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每看完一章,就划个框架总结图,特别是近代史部分,重点时间事件一定要连续地把握好,挑了一些固定的套话背,红宝书复习了一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我就开始重点攻哲学题,因为大题拉差距就在哲学题。我把老师给总结的哲学部分框架自己按照红宝书上哲学原理细化了一下,自己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每个原理,方法论意义都包括进去,但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找了近三年的政治真题上的哲学题,每个题先答看上去最明显的东西,然后按照框架图一个个的套,感觉有的就写上去,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这样哲学题所包含的每个原理都答上去了,无懈可击呀 。进考场前我把最后五套卷上做错的选择题看了看,考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个我做错过的。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我在大学初期就凭借不错的英语基础,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大二上半学期顺利通过了四级和六级考试(这对于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唯一的亮点,但我并不因此自满,因为这仅靠的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然而,当我面对考研英语时,却遭受到了严重的挫败,有时一篇阅读理解会错掉四个题目,这让我深受打击。深感痛苦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根基——词汇量仍有欠缺。于是,我开始了每天研读红宝书背单词的日子。一个月过去了,做题的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依旧有许多单词是我陌生的。最终,我把红宝书放弃了。我转而选择每天精细阅读,将真题中遇到的生词悉数记录下来。同样的方法,我也应用到了完形填空、新题型和翻译部分的生词整理。这种方法或许显得原始且费时费力,但却成效显著。就这样,我逐渐攻克了单词难关。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理学是我心中的基石,它探讨的是法律的本质、作用和发展的规律。学习法理学需把握“法治”这一核心理念,理解法律与社会、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多阅读经典著作,如奥斯丁的《法理学讲座》等,有助于深化理论理解。
宪法学则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研究,涉及国家制度、公民权利等内容。要熟悉我国宪法的基本结构,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注宪法解释和宪法审查的实践动态,这将使学习更具时效性。
刑法学要求理解犯罪构成要件,明确刑事责任的承担,如故意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刑罚种类及适用原则。案例分析是提高刑法理解的有效方式,凭实际案例,更直观地理解法条的应用。
民法学涵盖物权、债权、人格权等多个领域,其中合同法尤为重要。理解和运用民法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多做案例题,提升法律思维和应用能力。
中国法律史,是一门需历史感和文化理解的学科。学习时,不仅要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法律文献,更要理解这些法律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尝试从宏观视角梳理法律发展脉络,会更有助于记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个新兴且重要的领域。需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熟悉环境法律责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法规。关注国内外环保热点,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