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光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政治科目通常不成问题,我完全依赖于高中时期的基础来应对。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参考资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在初次阅读时结合做题,有助于理清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一阶段可能会较慢,但不必焦虑,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复习,除非政治考试有重大变革,否则可使用上一年的大纲,从八月开始第一轮学习,我推荐的是《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选择题解析十分清晰。其次,进入第二轮复习,时间为十月到十一月,重点是背诵各个重要理论点,因为这将决定你在解答论述题时能否有条理地阐述。同时,持续做题,多加练习论述题的写作。最后,在十二月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我发现真题中的论述题几乎对应了大纲解析中每章节的一个大题,于是我针对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强化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上,复习全书完整过了两遍,又把错题过了两遍,做了一遍历年真题和十套模拟卷。11月底的时候感觉数学复习的差不多了就丢一边,主要复习政治,最后一个月时间紧,每天就腾出一个小时随便做几道数学题。在用复习全书复习的时候我的基础就打得比较牢固了,至少对我来讲,后期没有大把时间来做题也还可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尽管我没有投入过多的专注力。关键是要明白,在备考期间,英语不能被忽视,无论专业课程的压力有多大,也要确保做一些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英语真题的阅读,每日深入研究一篇,标记不熟悉的词汇,解析复杂的句子,理解错误的原因,这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其次重要的部分是写作。许多人推崇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来提升效果。然而,我较为偷懒,一篇也没背,只在复习后期平均每星期自己动手写一篇。久而久之,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不过,我还是建议认真对待作文训练,多积累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优秀范文,这是得分的关键。此外,书写工整也不容忽视,由于时间充足,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这对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这三个难度较高但分数不高的部分,我认为每周各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对于记单词,初期试过各种大小的单词书,还自己整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大约2000个核心词后,每天复习100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它揭示了微观粒子行为的基本规律。对备考,你需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原理。这包括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量子态、薛定谔方程等核心知识点。这些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深入学习量子力学的基石。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主干,理解和应用它是关键。你需熟练地运用这个方程来解决粒子在各种势场中的运动问题,如无限深势阱、谐振子、氢原子等问题。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是量子力学的两种表述方式,理解它们的等价性也很重要。
量子力学中的算符理论是另一个重点。熟悉常见的物理量(如位置、动量、角动量、能量)的算符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易关系,能够帮助你理解和处理量子系统的问题。态矢空间和希尔伯特空间的概念,虽然抽象,但在理解和解题中有重要作用。
再者,量子力学中的测量理论和统计解释也不能忽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波函数的坍缩,以及Born规则都是需深刻理解的部分。对多粒子系统,要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自旋的概念,这对理解固体物理和核物理等领域非常重要。
学习量子力学的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大量的习题练习,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忘记定期回顾和整理,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
理解重于记忆。量子力学的概念往往超出了日常的经验,尝试去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是公式,会学习更为深入。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会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