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用的方法是先详细学习一次精讲精练,再浏览一次知识点提要,最后重复两次风中劲草的资料。完成精讲精练的部分耗时两个多月,需要合理规划时间,我在这方面稍显滞后。由于风中劲草还未发行,我在看完精讲精练后立即回顾了一次知识点提要。然后,我加速进度,在考试前一周完成了两轮风中劲草的学习。阅读时,尤其第一次,重点在于理解和消化,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必须理解并牢记。接下来的几次阅读侧重于记忆各个具体知识点。第四次则是为了巩固大的知识框架。这里分享一些策略:首先,边读边做笔记,迅速区分相似概念间的差异,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多次复习能加深印象。其次,阅读时需仔细辨别概念,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这类易混淆的术语,许多选择题正是通过文字细节来考验你的专注度。最后,重复阅读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因为政治科目中的填空题往往涉及众多细微知识点,建议至少读五遍以上。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让你感到困扰,但你必须付出努力。从现在阅读这篇文章开始,你应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致力于学习英语,年轻人,及早开始是明智之举。只要你肯下苦功,达到标准应该不成问题。我个人的复习策略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我强烈建议重视词汇积累。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毫无疑问需要背诵。今年的翻译题目大多涉及热门时事词汇,也有一些历年常考词汇,你可以购买一套真题集,里面都会包含这些内容。我起初并未意识到这点,走了许多弯路。今年的翻译题相对容易,但我未能完成!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打草稿!我不擅长一气呵成,翻译速度又慢,当剩下二十分钟时,我还剩下两段英译汉未读,不是没抄写,而是没读!那时我简直心如刀绞,差点就要崩溃大哭了。后来,我几乎逐字翻译了其中一段,至于最后一段是否完成,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中间漏了不少词,含义也大多是猜测的。尽管如此,最终的成绩还算正常,也许是因为我在词汇部分表现不错。所以,大家在日常练习中务必提升速度,并在考试前提前测试自己的翻译速度。如果翻译太慢,就别考虑打草稿了,别让自己重蹈我的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古代哲学史,这是一个深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域。从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治,到法家的法治理念,每一派都有其独特的思想精髓。我认为,理解这些哲学流派的关键在于阅读原典。比如,《论语》、《道德经》、《孟子》等,直接接触古人的文字,能更好地领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要结合历史背景,因哲学思想往往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多做笔记,梳理各派观点的区别和联系,也是深化记忆的有效方式。
再者,西方哲学史的涵盖面广泛,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再到现代的尼采、海德格尔,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学习西方哲学,我会推荐先按照时间线构建起整个哲学发展的脉络,深入研究每个重要人物的思想。理解他们的核心概念,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批判哲学等,需反复研读原著,并尝试用简单的话去解释复杂的理论。参与讨论或者找同伴一起学习,碰撞出新的理解,也能检验自有的理解是否准确。
这两个学科都需耐心和深度思考,但也充满了乐趣。你将在探索中发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哲学都在试图解答人生的终极问题,提供理解和生活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者生活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