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环境监测与规划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备考资料和策略,强烈推荐政治领域的权威——肖秀荣教授的著作。这是众多考生历经艰辛后得出的宝贵教训。在2017年,肖教授几乎准确预测了所有主要试题,这种卓越能力让其他专家难以企及。初期阶段,可以使用他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配合《命题人1000题》,每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点,紧接着完成对应的习题。大约在9月至10月间,《形势与政策》会发行,它对于梳理时政非常关键。与此同时,还有一本非肖教授撰写的《风中劲草》也会面世,它是知识点精讲精练的浓缩版,适合中后期复习使用。最后的冲刺阶段,务必依赖肖教授的《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切记只做这两套模拟题,并深入理解和背诵其中的大题部分(至关重要,因为政治高分往往取决于这些压轴题的解答)。
考研数学方面:
我分成三轮复习,第一轮2月底到6月底,花时间看课本把课后题目做一遍,理解掌握课本中最基本的理论、公式、方法和知识。第二轮7月20号到9月20号做李永乐全书,我想提醒你:复习中千万不要追求高速度,欲速则不达,考试考得是你会多少东西而不是考你复习时间。第三轮9月底到10月底把全书在重新看一边做一遍,重点放在上次复习中你不理解和你不会的知识点,11月初到12初每两三天定时做一套历年真题,做好查缺补漏,12月初到12月中旬半个月时间多做模拟题提高速度,最后半个月再把课本大致的看一下,这时不要漏过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课本习题中的结论,公式等,同时坚持每天做一些数学题目保持自己不手生。数学是考研中的重头戏也是压头戏,如果数学的确不好,报考学校时千万要慎重,
考研英语方面:
在二战期间,我仅重做了两次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原因在于,第一次备考时我已经仔细研读了五遍,以至于题目几乎能倒背如流。这两轮复习我只是专注于深入理解文章本身。其余时间,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大量英语阅读练习。购买了《张锦芯考研阅读200篇》与《张剑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下》两本书,并逐一完成。八月以前,由于某些事务,我没有大块的时间专注学习,于是那段时间我主要分配给背单词和每日两篇阅读。关于日常积累:我认为作文的准备应尽早开始,即使不提前背诵模板,也应该注重平日的素材积累。我在记忆了一些范文后阅读时,发现许多阅读中的句子恰好与作文主题相符,表达流畅且词汇精炼,完全可以应用到作文中。不过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建议后来者在完成阅读后,挑选出适用于作文的句子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部分,两者的融合是我备考时的重点。自然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球的物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等,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空间格局。
在复习自然地理学时,理解并掌握地理过程至关重要。比如,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貌形成的作用,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地图和图表的理解与解读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熟悉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地图的能力不容忽视。
对人文地理学,需关注城市化、人口迁移、区域发展、土地利用等问题。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被环境塑造,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反映在全球和地方尺度上。案例分析和理论应用是这部分的关键,要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三步法”:阅读、笔记和复述。仔细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每个概念和原理;整理笔记,将关键信息提炼出来,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尝试复述所学,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能帮助加深记忆。
定期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凭模拟考试环境,你了解自有的弱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对解答论述题,练习组织思路和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