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才开始着手政治复习,认为提前太多并无太大必要,毕竟这门学科主要依赖记忆。提早看也难有深刻印象。由于我高中时专攻理科,所以在考研之前对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类政治概念一窍不通。理科背景的学生自行复习这些内容可能会感到相当困难,特别是马原的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架。后期我紧跟肖秀荣老师的步伐,他的考研预测确实有分量,竟然能在考试中命中原题。关于资料,我个人推荐全程使用肖秀荣老师的系列教材,尤其是最后的肖八和肖四,这两套试题的大题部分必须购买并确保全文背诵掌握。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实际的试题之外,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搞定那150篇文章,遇到陌生的词汇就抄下来去熟记。坦白讲,尽管我购买了红宝书,但实际上我没有真正去背,没错,你没听错,那些单词我一次都没有刻意去记。当然,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是我个人不太适应单词书的记忆方法,而且我觉得这种方法太过耗时。我的策略是记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词汇,而这些大多来自真实的试题。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左边列出英文生词,右边对应中文释义。每天我会抽出大约二十几分钟来温习,第二天则只看英文单词,尝试回想其中文含义,如果想不起来就瞥一眼右侧的解释。这样反反复复,我觉得这对于应对考试已经绰绰有余了。英语学习强调的是积累,既要大量记忆单词,也需要通过做题将学到的单词应用到理解全文和句子中。因此,英语复习应该是贯穿整个考研阶段的过程,积累是其中的核心关键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其基本理论框架至关重要。这包括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需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辩证法则要求看待事物要全面、发展、联系,这对分析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多读原著,如《资本论》,凭原汁原味的文字去感受马克思的思想深度。
掌握马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应用。比如,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现代社会的问题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关注时事热点,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进行解读,也能提升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再者,中西哲学史的学习,重在梳理思想脉络,对比不同哲学流派的特点。中国哲学注重道德伦理,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治,需理解它们在历史背景下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哲学则更侧重理性探讨,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理念论,康德的先验知识等,需把握其核心观点及其影响。
在学习中西哲学史时,建立时间线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凭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地看到各个哲学家和学派之间的关系。阅读经典的哲学著作,如《论语》、《理想国》等,能更好地把握哲学家的思想精髓。
做笔记和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对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尝试用自有的语言解释,这既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定期回顾学过的内容,防止遗忘,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
讨论和交流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寻找研友一起探讨,或者参加学术论坛,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这会拓宽视野,也可能激发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