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分析题不用很早开始,我只背了肖八肖四,好像大家也是这样的。说白了政治分数高低还是取决于选择题(有一句话叫得选择者得天下)。肖八出来就背肖八,肖四出来就马上背肖四。其实我的分析题还真没有踏踏实实地背,因为后期也把我折磨的不行,我都没有心思背政治分析题。好像肖八背了两套,然后肖四出来后,我没有一套一套的背,而是同一类型的题一起背。后来同学提醒我,一般前几套卷更重要,一般都是按重要性来编题的,我才恍然大悟。分析题没有背的很熟。还是要提醒下学弟学妹,肖八肖四一定要背,没时间就一定要读熟,明白大致的答题套路,有时间还可以总结一些通用的答题模板。真的实在没时间背的,不得已的情况下背背套语,也许有用,但有风险。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至于张剑的150篇,我是不怎么推荐的。我自己是买了那个基础训练篇,题目设置逻辑倒是和真题有一点点像,可是经常会有答案很难说服人,所以我做了几个单元就没做了,他的那个提高篇,据我同学做的状态来看,就是各种考生词。。。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家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基础英语,这是一门需深厚语言功底和广泛阅读理解能力的科目。我的重点在于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每天我会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单词记忆,使用词汇书或者相关的手机应用,坚持“滚动复习”,防止遗忘。我会定期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期刊或新闻,提升语感和理解力。语法的系统梳理也很重要,尤其对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扎实的语法基础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英汉互译是一项技巧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技能。我认为,关键在于“多练”与“反思”。我会选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以此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把握。每次完成翻译后,我都会对比参考答案,分析自有的错误,看看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我还参加了一些在线的翻译课程,凭老师的指导,我对翻译的理论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再者,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凭看电影、读原著、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西方的历史、社会、文化,这些都能丰富我的语言内涵,提升翻译的深度和准确性。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英汉互译,都需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耐心。备考的过程可能会枯燥,但只有坚持下去,在考试中展现出最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