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是从十一月开始的好像(别学我)记不太清楚了,结合着精讲精练把1000题也刷的差不多了,知识点把握住就好。但是想了下我连知识点都没把握住,短短时间根本不足以消化掉这些内容,我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只想完成任务,把握大的框架,没有考虑到细节。刷肖四肖八时凭着还存留的印象以及一点小聪明,选择题的分数不算难看就真的以为自己实力如此,其实还差的多,主要是开始的太晚太晚了,大家一定要早早开始,暑假开始比较好一些!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末,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其中课后习题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彻底理解和完成例题及课后习题,才能确保扎实的高数基础。我当时忽视了这一点,在后期实践真题时遭遇了不少困难。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而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未看教材。起初,概率论对我来说有些挑战(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学习),但一旦深入进去,发现其实最为简单。这些资料我重复研究了三次,还额外完成了一本随书附带的练习册(若时间紧张,这一步可省略)。进入十月中旬,直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大约完成了二十年的试题,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以提升解题速度。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答案要做标记,然后对照答案评分,接着回顾相关知识点,整个过程至少重复一次。留出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短暂练习。十二月后,重温基础知识的笔记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模拟题,我选择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较高。我还购买了660题,专门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但由于难度较大且时间紧迫,只做了一部分,推荐十一月前有充裕时间的同学去做,这对提高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强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切勿急于求成地做真题,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需全面掌握,无论看似多么不重要,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体验。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英语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决定要考研后,就买了本单词书—红宝书,因为大三下学期还有课,就一边上课一边看。第一遍很痛苦啊,发现大部分都不认识,而且记不住,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第一遍感觉和没看一样啊,个人觉得吧,单词要至少看10遍吧,反正整个考研复习中,学累的时候,就看看单词当做放松了。而且以后会看的越来越快,到后期我可以5天看一遍单词书。现在发现有些人在记单词时,喜欢抄写汉语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个没必要吧。这样有点浪费时间,虽然有个翻译,但是其他的都是阅读,你只要大体读懂就行,而且有些单词是可以根据语境推出来的。阅读;那时也买了本阅读书,星火的阅读100篇,每天做一两篇吧。到后来发现那个阅读和真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觉得的复习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什么100篇,200篇的看看就行,看一下文章结构,不用太在意对错。真题;考研英语复习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这一点也不假。我买的是世纪高教社张剑的黄皮书,做了三遍吧。作文;作文我用的王江涛的高分作文30篇,作文主要是结构和句子。可以背诵一些范文。我就是把上面的30篇范文都背了一遍。然后自己要写几篇,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通用的框架,然后让人给润色了一下,这样考场上直接套用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数据结构的本质至关重要。数据结构并非仅仅是一系列的数据排列方式,是关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的一种理论。它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科学问题的基础工具。深入理解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等基本概念及其操作是第一步。
线性表和数组是最基础的数据结构,理解它们的特性如随机访问和顺序访问的区别很重要。栈和队列则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后进先出”(LIFO)和“先进先出”(FIFO)原则对解决许多算法问题有直接帮助。
对链表,你需知道它的动态内存管理和指针操作。树则更复杂,二叉树、平衡树(如AVL树和红黑树)、堆等都是重点,理解它们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以及性质是非常关键的。图的应用广泛,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图遍历算法。
排序和查找也是数据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希尔等排序算法要能够灵活运用。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高效查找技术也需深入理解其原理和适用场景。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最好方式。凭编程实现上述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帮助你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刷题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题目资源。
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角色也很重要。例如,在数据库系统、搜索引擎、图形渲染等领域,数据结构的选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效率。结合具体实例来学习会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