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方面,我的成绩并不突出,毕竟我是个理科生,对政治领域并无深厚的兴趣或理解。我对这门学科的投入有限,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大量的内容,我认为这样做可能效率不高。因此,直到暑假接近尾声我才开始浏览《精讲精练》这本书,并且仅阅读了一遍。
政治考试中有一半的分数来自选择题,所以我意识到做好这部分至关重要,同时选择题相对容易准备。至于分析题,在初试时我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我没有充分的记忆和准备,只能尽可能地关联到所学的知识点。可能我在复习策略上有误,试图记住所有内容,但实际上这是不切实际的,重点记忆关键点可能是更有效的方式。总的来说,考试结果还算过得去。我觉得政治复习的程度应视个人精力而定,掌握关键点,学会运用政治术语和答题技巧,这样考试时就不会过于困惑。然而,我个人认为将太多时间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并不划算。
考研数学方面:
在炎热的夏季,我的心态略显急躁,导致学习效果欠佳,每天大概只能专注学习七个小时。此时,我开始初次研读《全书》,进度显得有些缓慢,平均每日阅读10至15页。对于书中的每一个例题和课后练习,我会先尝试解答,遇到困难则标出,理解答案后再独立重做一次。那些我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也会特别标注。阅读时必须仔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例题或课后习题,每一道题都要彻底理解。如果《全书》中的内容难以理解,我会查阅课本或在线搜索,尽力弄清楚。这时还不需要建立错题本,因为几乎每道题都可能出错。到了八月初,《全书》进入第二轮阅读,重温前面的知识点,并着重标注重要部分。由于第一遍错误颇多,第二轮我主要专注于错题、未掌握的题目以及之前标记的重要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推荐的是完整地进行试卷练习。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倾向于分散做英语题,可能今天专注几篇阅读,明天则处理几篇填空。这种方法在早期的学习阶段或许有益,但并不适用于后期的复习阶段。当我复习英语时,最鲜明的感受就是头昏脑胀,极度的头昏。刚开始还行,做到后来思维就停滞不前了。原因就在于平时我一直分开做题,即使在冲刺阶段也仅是每隔两天才完成一套试卷。这种训练强度远远不够。考研不仅检验你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考察毅力和专注力。如果没有平日高强度的训练,考试中很难表现出最佳状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你需了解并掌握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以及决策、激励、沟通等关键管理过程。这些都是构成管理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也是答题时经常会涉及的内容。
深入研究管理学大师们的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等,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理解他们的思想,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解析案例,也能你在论述题中展现出深度。
再者,关注现代管理学的新发展。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变革管理等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实践,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尤其要注意的是,山东大学的试题往往倾向于结合实际,考察考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习方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系统学习,按照教材的章节结构进行复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定期做笔记,整理出关键知识点和案例,这样既能巩固记忆,也方便后期冲刺查阅。三是多做真题,凭实战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升解题速度。四是参加讨论或小组学习,和其他考生交流互相启发,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强调的是,管理学并非死记硬背的学科,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在考试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