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我的政治成绩较为逊色,因此我想分享一些应避兔的错误观念。首先,对于政治学习,必须严格遵循大纲,但大纲并非全部,也不能等同于考试要点。现在的政治试题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只有深入扎实地掌握每个知识点才是关键。网络上有很多公认的优秀教材,值得参考。选择题部分尤其重要,需要反复研读和辨别,以加强记忆。我要提的一个个人经验是,我习惯边学重点边做选择题,但这可能不足以充分暴露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尝试综合性习题,当然,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仍是基础。对于政治真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许多教师都推荐,可以在强化复习阶段开始接触。到最后冲刺时期,大题主要记住答题框架,同时不能忽视选择题的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这个提升阶段,主要目标是提升数学技能和解题能力,以符合考研的标准。我仔细研读了三本书: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的高等数学篇,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以及姚孟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例题精讲》,每本都精读了三次,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特别针对关键难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同时,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也专门收集并进行了反思和整理。进入12月,我逐渐减少了在数学上的学习时间,通常上午8:30到11:30会专注于第二次做数三真题(按章节进行),同时复习全书或强化自己弱项的部分。每周我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两次模拟测试。在考试前,我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并再次浏览了全书。最后的一周,我主要回顾了重要的公式和定义。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可算是中上水平。很早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大约四月时,我便启动了词汇积累,使用一本按词根排列的单词书,其中包含历年考研的例句,这对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这期间我总共翻阅了两遍。在距考研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每天早晨都会背诵100个单词,直至考前一天未曾间断。平日里,我主要通过背单词和做阅读来练习,长难句部分并未特别专项训练。鉴于阅读题的分值比重,我购买了从1997年至2020年的所有真题,反复做了约三遍,到最后,无需看文章或题目,我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做真题的目的是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了解错误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具体做法是先独立完成阅读,对照答案,查看解析和翻译,确保能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并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一旦你的阅读技巧达到一定境界,甚至能预测出命题者如何设计陷阱。对于写作,我选购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都背,熟记了大约十篇大小作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题目。初期我也尝试过做完形填空,但由于它需要极高的英语功底且耗时较长,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只练习了不到十篇。最终,我对自己的英语总成绩感到较为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原理部分,我认为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从最基本的二进制系统,到CPU的工作流程,再到存储器层次结构,每一个环节都需深入理解。例如,了解CPU如何执行指令,理解ALU和CU的作用,以及寄存器的功能,这些基础知识会在后续的学习中频繁用到。数据类型的表示、运算规则,以及汇编语言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个人建议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样的经典教材,并配合实践性的编程练习来加深理解。
网络部分,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你需清晰地掌握每一层的功能,如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帧封装,网络层的IP路由,传输层的TCP/UDP协议,以及应用层的各种服务。特别要注意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以及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等高级概念。《计算机网络》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对这两部分的学习,我都推荐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你尝试构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模型,模拟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和处理;或者设计一个网络通信场景,分析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实践也很重要。尝试安装和配置一些基础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甚至编写一些简单的网络程序,这将使你对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利用碎片时间回顾笔记,定期做题测试自有的理解程度,这对巩固知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