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份起,我每晚都会投入一些时间研读政治,大约用了二十多天初步完成了大纲的第一轮阅读。随后,我便在每个夜晚专心致志地解答肖秀荣的1000题集,遇到错误的题目,我会追溯到大纲中寻找答案来源。这样一轮下来,已接近十二月,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接下来的一周,我重新通读了一遍大纲,紧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阅读,通常也是以一周为周期。谈到记忆这个环节,我一直对此感到抗拒,但逐渐领悟到读书实际上是一个从无知到认知,从意识到未意识到知之甚深的过程。尽管我是理科背景,但我坚信文科学习不应仅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反复阅读,每次重读都会有新体会。这种深入的理解反而有助于巩固记忆,这才是学习的目标。我的政治复习策略就是阅读,偶尔失眠时,还会看看选择题。进入一月后,只剩下两周时间,我购买了“20天20题”配合核心考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了背诵,注重理解和概要。带着这样的准备,我步入了考场。考试当天,由于时间分配不当,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二部分竟未能作答,走出考场时我几乎心灰意冷,责怪自己连题目都没完成。然而,想到更重要的还在后头,我强迫自己调整心态。唉,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充满挑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最早着手准备的是英语,因为它对所有专业都是必考科目。早在四月份,我就购买了朱伟的《恋恋有词》,因为我向来不喜欢背单词,以往备考四六级时都没有特意记单词,所以我提前开始了这项任务。每日,我会完成一篇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练习,并且持之以恒。每天的词汇量我控制在一个单元,毕竟记忆单词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早些开始总是有益的。此外,我每天都会跟进度做一道复杂的长难句解析,同时不断积累作文素材,每周撰写一篇作文并请教师指导,这对我帮助极大。至于完形填空,我认为不必过多练习,顺其自然就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决策理论、组织行为、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对决策理论,要明白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组织行为部分,了解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模式,以及领导力、激励理论等内容,这些都是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础。
深入学习运营管理,需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如质量控制、库存管理和项目管理等。要熟悉各种运营策略,比如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这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还需一定的实践理解和案例分析能力。
再者,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的高阶内容,涉及企业定位、竞争策略、内外部环境分析(SWOT、PESTLE等)等。这部分需具备宏观视野,能够从全局角度思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应用”。对每个概念或理论,不仅要它的定义,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多做案例分析,凭实例来深化理解。定期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的方式帮助记忆。参加讨论组或者模拟考试,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应试能力。
实战演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安徽工业大学的试题通常会结合实际情况,考察你对理论的实际运用。多做一些历年真题,研究出题思路,会对考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