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三月至五月期间,专注于阅读本科教科书,并全面浏览一遍《复习全书》。总的来说,这个初期阶段主要是通过本科教材来熟悉基础知识,对于《复习全书》中的不解之处做简单标注,无需在此阶段过分强求自己理解所有内容。自十二月起,历年真题变得至关重要,我个人推荐使用李永乐的真题解析。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把大阅读两两拆开,中间加入翻译,这是为了便于在考场上科学用脑。连续读四篇大阅读,真的会吃不消(切莫高估自己)。而“英译中”的思路,毕竟有所不同,毕竟会运用到母语,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下面我要讲到泛读了,再次提醒大家,这个方法要慎用,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我是因为自己亲身尝试,发现我用泛读的方法和精读的方法做大阅读,错误率持平。甚至于,泛读时错误率会低于精读,所以我才能在十分钟内做完一篇大阅读。其实考研阅读很奇怪,对于某些思维跳跃太大的人来说,精读反而是致命的伤害,在下便属于那类人。看的信息越多、读得越慢、题目分析得越细致,反而错得越离谱,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对于有一些人则不然。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涉及到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等多个领域。对每个部分的理解都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例如,晶体结构的学习,要理解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等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计算晶胞参数;相图则是理解材料性能变化的关键,需掌握不同类型的二元相图和一些重要的三元相图,以及如何从相图中解析出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扩散和凝固是材料形成和改性的基础过程。对扩散,要理解扩散机制,如Fick定律,熟悉影响扩散的因素,能够运用扩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凝固则涉及到液固转变,理解并掌握Lifshitz-Slyozov-Wagner理论对理解非平衡凝固现象至关重要。
再者,材料的力学行为,尤其是塑性变形,是理解材料加工的重要依据。这部分需理解滑移系统和孪晶的概念,知道怎样凭位错理论解释材料的塑性变形。了解各类强化机制,如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不仅要重视课堂理论学习,更要动手做实验,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尝试参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或者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来加深理解。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也是提升应试能力的有效手段。找到一个或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相互提问,往往能碰撞出新的理解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