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理科生来说,掌握策略就能顺利应对政治考试。首要原则是理智看待市面上的各种预测书籍,即使是备受推崇的肖秀荣教授也只能命中一两道题目,引来考生们的感叹。因此,真正的权威无疑是每年更新的官方教材——红宝书。避免盲从,深入研读大纲才是正途,没有任何捷径。通常需要至少阅读大纲三次,并通过做题来深化理解。至关重要的是要练习历年的真实试题,特别是主观题部分,因为这些题目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关键在于理解评分教师的关注点,学会规范化的答题表达。尽管这可能过程艰辛,但遵循这种方法学习,考试时面对考研题目就会感到轻松许多,不再过度依赖预测专家。命题组对此越来越重视,预测题目的准确性只会降低,所以提高自我独立答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以自信的态度面对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极其关键!无比重要!不可或缺!重复三次以示强调。务必搞定基本阶段的所有习题,因为考试大纲通常变动不大,想知道关注哪些知识点,搜索一下官方大纲就知道了。为何要坚持做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呢?这就像制造工厂里的小部件,虽简单,但当你掌握了,面对复习全书中的难题时,便能像拼装精密机器般得心应手。数学侧重于融汇知识和实践应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书中往往会对重要定理提供证明,它是学习的基石,切勿舍本逐末。复习期间,有些同学只做全书,从不查阅课本,一味总结题型,然而最终还是需要回头查书。我在强化阶段使用了李王的全书并做笔记,前后研读了三遍。错题要整理,不懂的必须重做。全书完成后,接着挑战660题。八月中旬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严格控制时间,模拟真实考试。第一天做题,第二天纠错分析。起初错误较多,逐渐减少。真题中隐藏着规律,需深入探究。十一月,我已经完成了两次真题回顾,再次浏览了一遍全书。此时市面上的模拟题也陆续发布,我尝试了张宇的八套卷,坦白说,难度偏高,一度打击了我的信心。不过别太在意分数,考研不会如此艰难,视作实战演练就好。紧接着,我还做了张宇的四套卷和汤家凤的试卷,每次做完都要进行总结分析。重点不是做题数量,而是确保遇到每种题型都能应对自如。考前的十天,我减少了做题量,集中精力分析错误,掌握错题,并用最近三年的真题进行一次模拟,保持解题感觉。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理解是大头,得阅读者得天下。在此特别强调英语真题的重要性,我从备考开始从来没有做过一套模拟题,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自行说三遍)先买了最近几年(2013-2015)的真题,做完了就买再之前的几年真题(2005-2012),这之后再买之前几年的真题(1997-2004),我做了从1997-2015的真题,大概做了有三遍。第一遍做是认真做题,之后就是总结经验,查找错误,反思理解思路的偏差,并且重点记忆真题单词。张剑的黄皮书做得很好,我从头至尾使用的都是这套真题,当然这也需要看自己的情况而定。真题越是最近几年的越是有价值,不要想着放到最后当预测模拟卷来做,越是重要的越要提前掌握,年代较久的真题借鉴意义也很大,虽然题型和分值有些变化,但也是命题老师的心血,也是必须认真研读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固体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其性质。在这个领域,你需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包括晶格结构、能带理论、载流子行为等。晶格结构是固体物理的基础,理解各种晶体结构(如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至关重要。晶体的周期性决定了它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这是理解后续知识的关键。
能带理论是解释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性质的核心。你需理解能量-动量图,了解价带、导带和禁带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理论去分析材料的导电性。特别是对半导体,其掺杂特性和PN结的工作原理,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载流子的行为,包括电子和空穴的漂移、扩散、散射等现象,也是需深入理解的部分。这涉及到电流的形成、电阻率的计算以及热电效应等实际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概念和理论联系起来。做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实践来深化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电子科技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理论的应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设计实验或解释实验结果,会非常有助于复习。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也非常重要。比如,“固体物理”一书,作者为刘恩科,是许多学生推荐的经典教材,它详细且深入地讲解了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网上的课程、论坛和讨论组也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讨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