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理科生来说,掌握策略就能顺利应对政治考试。首要原则是理智看待市面上的各种预测书籍,即使是备受推崇的肖秀荣教授也只能命中一两道题目,引来考生们的感叹。因此,真正的权威无疑是每年更新的官方教材——红宝书。避免盲从,深入研读大纲才是正途,没有任何捷径。通常需要至少阅读大纲三次,并通过做题来深化理解。至关重要的是要练习历年的真实试题,特别是主观题部分,因为这些题目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关键在于理解评分教师的关注点,学会规范化的答题表达。尽管这可能过程艰辛,但遵循这种方法学习,考试时面对考研题目就会感到轻松许多,不再过度依赖预测专家。命题组对此越来越重视,预测题目的准确性只会降低,所以提高自我独立答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以自信的态度面对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方面:
我背单词的套路是“快速浏览+定期回顾”,有点类似记忆曲线法。用的书是红宝书,初期把单词书过两遍,在不熟的词前做记号,快速浏览,不求能一步到位把词记下来,有点印象就够了。把整本书过了两遍之后,筛出来了第一波“钉子户”。接下来每天看两个单元,把钉子户誊写到笔记上,只写英文,每个单元用一页纸。一个星期后加量,每天看两个单元加回顾一个单元,在笔记上标注每次回顾的日期,每次回顾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不会的词下划线,并在这页空白处抄写这个词的解释。尽量保证每个单元回顾3次,每次间隔时间逐步变长。听起来复杂,可是每天用的时间不超过20min。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教育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子领域的综合性科目。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构建一个宏观的教育理论框架,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过程。对教育学原理,要深入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的影响;课程与教学论则需关注教学设计和评价策略;教育心理学部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动机至关重要。不断阅读最新的教育研究论文,了解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这样提升答题的深度和广度。
是“中外音乐史”。这门课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还要有欣赏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对中国音乐史,从古代的礼乐制度到近现代的音乐变革,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都要熟悉;对西方音乐史,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每种风格的演变和重要作曲家的作品都需掌握。我推荐凭听音乐来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听到巴赫的复调,贝多芬的交响乐,或是中国的古琴曲,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音乐史的脉络。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的是“理解+记忆+应用”。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则是必要的,尤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需反复背诵和梳理;的应用,就是凭做题和模拟考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并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参加线上讨论组,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料,互相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