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7月份几乎没看什么书,看不进去,就偶尔看看政治。今年的政治已经显露出了改革成型的雏形,考点还是那些考点,但是考法变了,有点像高考的模式。由往年的注重知识点记忆转向了注重知识点理解。所以政治知识点死记住(特别注意像什么主旨、关键、立足点等词语)是基础,还有联想、理解与体会,学会举一反三,尤其肖大神的知识点精讲精练,一定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琢磨。学习政治,要紧跟肖大神,他出的题最像真题,而且这几年考研真题分析题他几乎都会押中。14年内部资料押中大题4道,最后四套题押中3道,15年内部资料和最后四套题都押中了1道大题,还有选择题也押中了几道。考研最后要多背诵风中劲草的浓缩的知识点。至于其他的政治模拟题,分析题可以挑着做一些,选择题可以练练手,不用太在意。尤其选择题可以多练练。另外,政治真题可以稍微练一下选择题,关键分析题一定要学会分析它是从那几个方面答题的,分为那几步,如果是你你会答到什么程度,那些知识点自己想不到等等,多问问自己,理清答题思路。最后四套卷是要背诵,但也不能总指望押题,学会答题才是最可靠安全的,考场上才会临危不惧。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起,务必启动全面复习!我对某些人的观念不太感冒,他们强调反复阅读某本书或刷了多少次题。数学不是光看就能掌握的,必须亲自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坚决避免查阅答案!我总共对全书进行了三次演练,初次尝试可能会感到缓慢艰难,很多问题都解答不出,但这无妨,你应该做好标记,以便下次能迅速定位未解的难题和知识盲点。标记具有关键意义,它影响你的后续复习规划。例如,打上√代表完全不懂,?表示因粗心犯错,※则意味着你可能只掌握了部分知识或需再次温习。每一次重读都要有价值,避免重拾书本时已忘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已经熟练,这样可以为第二次复习节省时间并突出重点。第三次研读全书时,并非逐题重做,而是专注于常犯错或难以解决的题目类型,进行再练习和总结。遗憾的是,尽管如此,最后仍有少数题目未能彻底理解。完成全书的第三次梳理后,我就把它当作词典使用,遇到陌生知识点时随时查阅。最后两个月,我专心攻克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每天早晨预留三个小时,一整套一整套地做,并深入剖析不解之处,直到完全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都要重视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单词背得好,最后冲刺阶段会很轻松,不需要操心自己的词汇,一心揣摩阅读。做完黄皮书之后,我又买了一本的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比黄皮书的难度小一点,因为到了冲刺阶段,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做真题,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全部翻译。个人建议,这个时期继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不要刻意追求答案对错。同时,这个时候做阅读也是掐着时间,每篇最多15分钟,我记得自己当时基本是七八分钟一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信号,简单,就是信息的载体,系统则是处理这些信号的设备或过程。你需深入理解离散时间信号与连续时间信号的区别,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对这些基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记忆层面,是要尝试凭实例去理解和应用。
掌握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学习这门课的关键。这两种变换是分析信号频率特性和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工具。你需熟练计算各种类型的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并理解它们在频域中的含义。拉普拉斯变换在解决线性常微分方程上非常有效,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
再者,系统响应的学习不容忽视。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需清晰,特别是如何凭这些响应来求解系统的输出,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卷积积分和卷积和的应用也是重要考点,多做练习,掌握其计算技巧。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模拟软件如MATLAB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信号经过不同系统后的变化,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度,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学科,可能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但只要你持续努力,不断思考,总会找到解答的方法。每个公式背后都有它的物理意义,每个定理都源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这些,你会发现学习的过程其实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