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科时效性强,尤其注重短期内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无需提前过多准备,关键在于后期的集中学习。我个人在八月中才启动政治复习,一头扎进肖秀荣的厚书之中,随后做练习题却常常困惑不解,成效甚微。我推荐的方法是,针对选择题部分,先通过听课大致了解课程框架,再大量做题来熟悉其思维方式。当你积累了足够的题目,就会形成对政治的独特感知,即便遇到不熟悉的题目也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去解答。至于主观题,可以在后期聆听教师讲解,掌握常考知识点,再将肖秀荣的四套卷深入背诵,这样应对大题就没有太大困难了。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期间的强化,高数十八讲和线代九讲很认真的第二次研读,后面做了张宇的1000题(最痛苦,最难熬,也是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你们做了自然明白)。十月份开始自己模拟数学考试,上午模拟,下午三个小时总结做过的卷子,重难点一步步的查漏补缺,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同时跟着老师上课,学了不少做题的技巧和套路,还记了两大本笔记,我把笔记奉若至宝,因为它涵盖的面非常全,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各种方法都很经典,方便你打开思路,当然,这都是后期我做真题的时候的感触了。有同学十八讲做了四五遍,我倒没有做那么多次,只做了三次,每一遍都是新感觉。只要你在学,就一定会思路慢慢的都打开。之后就是十月份的模拟,张宇的真题和八套卷,四套卷。在此就提一个事情吧,就跟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不能停,每天雷打不动三个小时做数学,卡点,时间一到立刻停笔。这个习惯从十一开始就一天也没断过。真题就这样,做完一遍又一遍,总共做了三遍吧,各种考场心态都练出来了,当然你如果想达到这种水平就必须把数学模拟真真正正的当回事。
考研英语方面:
重视真实考试题目!对于英语备考,没有什么比研习真题更重要了。一旦你大致掌握了词汇,就应该着手开始做真题阅读。由于英语真题数量有限,务必深入细致地研读,直到每个句子、每个单词都了如指掌。我通常会设定15分钟的时间限制来独立完成一篇文章,接着核对答案,查找生词,并一字一句地在笔记本上翻译,再对照答案修订我的翻译(这同时也锻炼了翻译技巧)。此外,还要识别每道题目的命题关键和潜在陷阱。这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你持之以恒,你会明显感受到英语能力的巨大提升!我就是这样反复研习了三遍英语真题。此后,当你再接触模拟题时,你会觉得轻松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看《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变换和处理方法。重点要掌握的是Z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DFT)以及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在实际复习中,你需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并凭大量的习题来提升计算能力。滤波器设计,如IIR和FIR滤波器,也是重要考点,需熟练掌握其设计方法和特性。不要忽视MATLAB或Python等编程语言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它们帮你更好地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
接下来是《通信原理》,这门课主要涉及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概念、模型和工作原理。基础知识点包括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噪声、码型设计等。特别地,了解并能计算调制指数、信噪比、误码率是非常关键的。数字通信系统,特别是同步问题、扩频通信、纠错编码等内容,也是常考点。理解这些复杂的系统模型需耐心和实践,凭构建简单的通信模型进行模拟,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练习”的三步法。先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再重要的公式和定理,凭做题巩固知识。利用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既检验学习效果,也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多参加讨论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答疑解惑,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时,别人的一个视角可能就能帮你解决困扰很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