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科目的复习通常在后期阶段展开,进入11月中旬后,需要逐渐提高对该科目的学习时间,从初期的一到两小时提升至每日三小时。此时,重点应放在大量练习选择题上,因为这部分占了50分,包括16道单选题,每题1分,总计16分,以及17道多选题,每题2分,合计34分,它是决定政治成绩的关键。特别是多选题,要想取得高分,必须在这部分稳定发挥,达到35-40分是比较理想的分数,当然分数越高越好。我当年选购了肖秀荣的《冲刺8套题》,每天都模拟完成一套选择题,大约耗时30分钟,然后自我批阅。遇到疑惑之处,我会立刻查阅《风中劲草》或《大纲解析》来深化理解。同时,我也重新温习了之前做过的《1000题》。这时市场上会出现一些关于时事的辅导材料,推荐购买一份,以便了解本年度的重要事件。这样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与我们大学考的四六级考试是不同的体系,不要认为自己四六级没考过,就对自己的英语感到绝望,感到很大的压力。英语的复习没有捷径,但是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料来认真的吸收消化,日日积累,不知不觉中,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考研英语的初期备考首先是词汇,在网上买一本词汇书,回家后利用零碎时间记忆,词汇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记忆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主观想象力,比如把它想象成一个夸张而鲜明的形象,把单词代入到句子中复习,自己造句,通过大声的发音感受这个单词等等有很多方法,可以自己去探索,把单词记忆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另外,备考初期一定要注意长难句的积累,朗读、分析,体会句子的特点,分析句子的含义,强化英语的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熟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自然地理学强调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有的分析能力。
地质学基础则更偏重于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对这个科目,深入理解地壳构造、岩石矿物分类、地质年代以及地质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我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的学习方式,先从地球的整体结构开始,再到具体的地质事件和过程,深入到岩石矿物的微观世界。地质图的读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需多做练习,提升空间想象和解析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笔记”是最有效的。精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用自有的话做笔记,这既能加深记忆,又便于后期复习。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对复杂的知识点,凭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制作模型来帮助理解。
至于实践部分,条件允许,参加一些地质实习或野外考察,亲身体验地质环境,这会对理解和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科普视频等,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