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信息传感及仪器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说政治吧,这是我从小就搞不太定的一科,虽然它在很多人眼里很简单,需要我花费时间去攻破。从拿到考试大纲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计划,因为政治大题谁都可以答个差不多,在我的思维里唯一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所以我每天中午会花时间去看会政治。算作是笨鸟先飞吧。9月到10月初学习了一段时间,从整体的知识构架和重难点突破都学习了一遍,并把考纲过了一遍,即使没有什么印象也要去看,无论是看什么都要看两遍以上,否则没有什么效果,大概在11月份到12月份初的时候应该还是在精做习题,细看大纲。这样两遍下来一定要让自己有很大收获,不能把很多知识点记住吧,但是至少记住所以科目的梗概吧。这个过程每天要花费的时间仍然不是很多,中午的两个小时就可以了(而我每次都会超过两个小时,是自己的原因。对政治不敏感。)12月份中旬到下旬应该是重点记忆政治的时候了,大量的背诵是必须的,有时候会背到自己想吐,后来看论坛里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还好了,自己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落下。这也是一个逐步被淘汰的过程吧,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好,更要很好的坚持下去。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研中我起码有一半时间花在数学上,考得还是不尽如人意。我来总结一下我在学习中的失误:数学这是这次我考的非常失败的一科,所以教训多于经验吧。先说教训吧,两点!第一,计算的精确度!这次我吃了大亏,有15分的题因为自己计算失误直接丢掉,只能怪自己,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计算,自己算,集中精神,养成一算即对的习惯,我就是平时练的时候对于计算太水了,草稿打的乱七八糟,习惯没养好。第二,做题的速度!这次我也是吃了大亏,有25分的题因为没有时间思考,结果乱作一通,下来15分钟全部想出来了,都是自己会做的题,简直想扇自己。原因就是自己平时压时间,所以,计算的精度,做题的速度,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在撰写作文方面,我熟记了十篇小作文,而对于大作文,我只是研习了两篇历年的真题。我个人提倡每个人都应构建自己的作文模版,因为在考试那种高压环境下,对我们这些英语并非十分精通的人来说,临时构思并撰写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作文实在是风险太大。不过,这个模板必须具有独特性,包含亮点词汇和巧妙的句子结构,最好是自我创作的。平日里,我会每天完成一套历年真题(除去写作部分),每隔一天做一次,间隔的那一天用来回顾并整理前一天的错误,特别是新题型阅读和翻译部分。如果时间允许,背诵全文对提升语感极有帮助,这对于最终的写作环节尤其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特性及其应用是基础,算法设计和分析则是核心。例如,排序和搜索算法的理解与实现,需凭大量的编程练习来加深理解和提高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更偏重硬件,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以及I/O系统等内容都需深入理解。这部分理论性强,建议结合实际的硬件模型或者仿真软件进行学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操作系统部分,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比如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与通信,内存的分页分段管理,以及文件的分配和访问控制,这些都需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计算机网络的重点是五层或七层网络模型,特别是TCP/IP协议族。你需了解每层的主要功能,尤其是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以及网络层的IP协议。网络性能、安全性和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也是常考点。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1) 先通读教材,构建整体知识框架;2) 配合精讲视频或教程,深化理解;3) 做大量习题,强化记忆和应用;4) 参加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并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