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步骤是这样的:首先仔细阅读风中劲草的知识点讲解,可以用记号笔把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后面回顾的时候抓住重点。阅读完相应的章节以后,就开始做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然后对答案、标记错题,错题也是后续巩固的重要内容。这样用了二十几天,我就把风中劲草和1000题完整地过了一遍。第二轮复习因为有了第一轮的积累,我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了不少,很多概念逐渐能够理解,复习的速度也得以提升,此时要重点回顾第一轮中勾画出的重点以及错题。第三轮开始的同时,也要仔细阅读肖秀荣的时政,第三轮的目的就是巩固记忆,把重要的知识点背下来。 三轮结束,也就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期间我使用的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四套卷的选择题计时完成,然后根据错题回顾相应的知识点。大题是重头戏,一定要把20道大题的答案背熟。肖4年年压中原题,今年也不例外。即使有些大题没有直接压中,但对肖4的答案稍加修改也可以作为答案。 对于政治,建议大家平时多关注新闻,多看人民日报,思想跟党走,复习的时候认真去背,就一定没问题!在离考试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崩溃的,政治没背的太多,选择题错误率也很高,但越是压力大越要坚持,直到考前2天,我终于把政治所有知识点串成了10个左右的专题,脑子一下子就清晰起来,做题也轻松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了所有正确答案,但填空题有一处失误,大题虽然全部掌握,却常常在计算上出错。近三个月我一直专注于数学,然而由于天生的数学短板,精确度始终难以提升。我认为问题在于练习不足,后来增加题量后才有改善。对于数学,我发现构建框架并归纳题型十分关键。大部分大题都能在我整理的题型范围内找到解决策略。我重做了两次复习指南,也做了两遍历年真题,这些都以真题为基准进行总结。获取高分的窍门是将时间集中在经常出现的题目上,必须突出重点,并深入理解。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的标准仍是真题。相比高中数学,考研数学涵盖的知识点更广泛,复习时间却有限,无法全面深入。我推荐使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条理清晰,题目精炼,能让你有多次复习的机会。至于真题集,我建议用李永乐的。多做题,多思考,多联系,多记忆,这是我的经验。
考研英语方面:
得阅读者得天下,不管你是四六级和考研,阅读占得比重都不低。而对于阅读的训练,强调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真题!不管你市面上有多少的模拟题,训练题和你考试最贴切的只有历年真题,所以真题阅读的训练当你单词记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着手去做了。先练英语的真题,从1997-2017这就有21套了,再加上几套模拟题保持手感就可以了。而且做英语真题一定要细致,阅读中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都要能翻译,每一个语法现象都务必要弄清楚。此外真题要反复啃,2-3遍甚至更多都是有必要的。你在做阅读的时候也可以读读文章,还有就是推荐大家去听雅思口语,你会发现里面很多topic和小作文很接近即使不一样,很多表达也是可以套用的。尤其是那些小话题背起来也很轻松,顺带连复试口语的问题也解决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了金融理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学等多个领域。其中,金融理论是基础,理解并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如货币政策、利率决定理论等,至关重要。金融市场部分,你需熟悉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工具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运作机制。对金融机构的理解,不仅要知道其类型和职能,还要理解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投资学部分,要深入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掌握资产定价模型,如CAPM模型,并能运用到实际的投资决策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或者每个主题都应有一个逻辑主线,这样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知识点。例如,从金融市场的供需平衡出发,理解价格形成的过程,再延伸到金融机构如何凭调节供给影响市场。做笔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有的语言,既能加深理解,也方便后期复习。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案例分析、模拟交易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你尝试分析历史股市数据,运用你学到的金融理论解释市场的波动,或者模拟投资组合管理,体验投资决策过程。
再者,持续关注金融时事也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财经新闻、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和市场动态,这不仅能帮助你理解金融理论的实际应用,也能为论述题提供丰富的素材。
定期自我测试和复盘也很重要。你做一些历年的真题或模拟题,看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